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5-05-22 15:42 阅读量568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

活法机要辨惑论,医学发明补土君。

脾胃内伤百病生,补中益气兰室寻。 

                            ——许建阳题记  

本题记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李东垣的核心学术贡献:一方面典籍浓缩。前两句将李氏《活法机要》《内外伤辨惑论》《医学发明》三部代表作嵌入诗句,同时以“补土君”双关其“补土派”宗师身份。后两句直指“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学术核心,并点明《脾胃论》《兰室秘藏》两大经典。另一方面理论精髓。“补中益气”既是其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的简称,亦概括其“甘温除大热”的治疗特色。“兰室寻”暗喻《兰室秘藏》中记载的临床验方,体现其学说源于实践。四句皆含书名却不显堆砌,“辨惑论”与“补土君”形成虚实对仗。末句“寻”字留白,既指典籍查阅,亦暗示后世医家对其学说的传承探索。题记28字涵盖李东垣生平、著作、理论、方剂四大维度。李东垣金代医学家。名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河北正定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胃内伤学说。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一、师从名士 立志学医

李杲出生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天赋聪颖,沉稳安静,喜爱读书。李氏乃名门之后,曾从师于当时的名儒翰林学士王若虚、冯叔献学习《论语》、《孟子》和《春秋》。母亲病逝,他发誓立志学医。当时易水的张元素是燕赵一带的名医,时值金末乱世,李东垣辗转四百余里,以千金为贽,拜易州名医张元素为师。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张氏创立的易水学派注重脏腑辨证,为其日后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凭着他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苦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结合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独特见解。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李氏“尽得其学,益加阐发”,成为一代医家大宗。

二、脾胃内伤 百病由生

李东垣脾胃论的核心是:“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十分强调胃气的作用。同时,他还将内科疾病系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这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脾胃论》系统论证了“内伤”致病机制。脾胃功能失调会引发‌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病理状态。对于内伤疾病,他认为以脾胃内伤最为常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逸过度;三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属土居中,气血生化之源,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反之,各脏器的疾病都通过脾胃功能来调养。该理论突破外感病主导的诊疗体系,首次系统构建‌内伤杂病诊疗框架。70%的慢性疾病存在脾胃功能障碍,印证了“百病由生”的前瞻性。其创立的补土派思想,更为后世温病学派、扶阳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石。

三、补中益气 创立名方

李氏重视脾胃,探讨脾胃内伤病的病因病机,强调了脾胃气虚,元气不足,阴火内盛,升降失常是产生多种内伤病症的病机。在治疗时,李氏将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调整升降失常作为其治疗大法。补中益气汤是他创立的名方之一,也是其遣药制方的代表。‌特色治法,‌甘温除大热。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因脾虚导致的长期低热,突破“见热清热”的常规思维。‌升阳举陷。通过升麻、柴胡等风药激发脾胃升清功能,改善脏器下垂等重症。在用药上有三个特点,其一,人参、黄芪、白术等补脾胃之气,以助肺气固皮毛;其二,用升麻、柴胡,引清气上升,助长脾气升发之力;其三,用炙甘草既可补中又可泻火热,以防止阴火炽盛耗伤正气。

四、独成一家 脾胃学说

李杲虽非易水学派之起始人,然因在老师张元素的影响下,颇多创见,著述甚丰,故在易水学派中,影响较大。李氏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是人身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突出强调了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李氏认为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精气的输布依赖于脾气之升,湿浊的排出依赖于胃气之降。人身精气的转输升降,依赖于脾胃的升降来完成。脾胃的升降作用对人体的作用十分重要。其著述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等。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李氏对脾胃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诸方面,形成了个人独成一家的系统理论,故而后世称其为“补土派”。医学史上为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他将永远名垂史册。 

五、人物评价 后世影响

李杲对脾胃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诸方面,形成了个人独成一家的系统理论,故而后世称其为“补土派”。由于其学说来源于实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后世宗其说者大有人在。传其学者,不仅有其门人王好古与罗天益,明代以后私淑者更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医家之门户分于金元”。河间学派和易水学派为中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影响最大的两大学派,李杲为易水学派的中流砥柱,他学医于张元素但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在元素之上。朱丹溪虽为河间学派的三传弟子,但其学说在某些方面也受李杲学说某些启示。明代以后,薛立斋、张景岳、李中梓、叶天士等医家都曾对李杲的学说敬仰、研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自成一家。此外,龚廷贤、龚居中、张志聪等均受李杲学说很大影响。尽管李氏学说的继承者们己经明确,医学史上仍不失为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名伟大的医学家,他将永远名垂史册。

再填一首《七律·东垣生平赋》:真定豪门出俊才,幼通经史慕仓佗。千金拜师张元素,卅载悬壶战火开。汴梁疫起尸横野,兰室灯明药鼎煨。莫道书生无胆气,活人百万胜蓬莱。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5.22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