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求仙食此成 即将妙药借佳名——杜仲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5-05-18 10:33 阅读量358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杜仲求仙食此成 即将妙药借佳名——杜仲

杜仲求仙食此成,即将妙药借佳名。

断丝须记寻盐炒,折片休忌用酒倾。

肝润骨筋无强直,肾强腰膝易支撑。

少年脚软当新娶,煎服三朝便可行。

                            ——赵瑾叔(清) 

赵瑾叔《本草诗·杜仲》不仅描述杜仲的炮制和功效,而且阐明杜仲性味与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关系。1、药物性味与五行配属:辛甘化阳的金属性,“味辛无毒”与诗中“妙药”之称对应,杜仲辛味属金入肺,甘味属土入脾,通过“辛甘相济”实现金(肺)生水(肾)的五行相生,体现“补中益精气”的转输机制;盐炒酒制的五行增效,“寻盐炒”采用咸味属水的盐作辅料,强化杜仲入肾经(水)的导向性;“用酒倾”借酒(火性)温通之性,构成火生土的五行助力,促进药效发挥。2、脏腑关系的五行演绎:肝肾同源的母子相生,“肝润骨筋”“肾强腰膝”暗合“水生木”理论,肾(水)精充足则肝(木)血得养,筋骨得濡,与《内经》“肾主骨,肝主筋”的五行配属完全对应;水火既济的阴阳平衡,“少年脚软”隐喻肾阳(火)不足导致水湿(阴)停滞,杜仲通过“温而不助火”的特性,实现火(心)下暖肾水,水(肾)上济心火的五行循环。3、治疗时序的五行隐喻:三朝服药的时间哲学,“煎服三朝”中“三”为木数,对应肝胆生发之气,通过木(肝)克土(脾)的相克关系,调节“新娶”所致的脾土湿困;盐酒并用的五行制化,“盐(水)”之润下与“酒(火)”之炎上形成水火既济,佐证诗中“无强直”“易支撑”的刚柔调和效果。

一、杜仲的性味归经

杜仲,别称思仙、思仲、木绵、丝连皮等。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其树皮、叶、果实均可入药,其最早记载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描述其具有“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的功效。《本草纲目》:“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杜仲,能人肝,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名医别录》:“杜仲,味甘,温,无毒,主治脚中酸疼痛,不欲践地。”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河南等地。杜仲性味甘辛温。归入肾肝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功能。主治筋骨痿软、腰脊四肢酸痛,肾虚尿频,胎漏,胎动不安,高血压病,头晕目眩等症。‌盐制杜仲‌:补肾强筋骨作用更强,适合肾虚腰痛、骨质疏松。‌酒制杜仲‌:增强活血通络功效,适合跌打损伤后遗症或风湿痹证。阴虚火旺者慎服。杜仲的现代研究,杜仲含杜仲胶、糖苷、生物碱、有机酸、果胶、醛糖、维生素C及多种氨基酸等。杜仲的水溶液、醇溶液、醚溶液及经提纯的生物碱等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而且盐炒杜仲的降压作用比生杜仲强。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可使小鼠肝糖原含量显著升高。有强壮作用,增强体力,抗疲劳作用。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使离休子宫自主收缩减弱。此外,尚有镇静、镇痛、利尿及延缓衰老的作用。

二、杜仲的配伍运用

临床上杜仲的常见配伍:1、配伍牛膝,牛膝引药下行,活血通经,与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的特性协同,既能改善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又可化瘀止痛,适用于肾虚血瘀型腰痛。2、配伍续断,续断长于续筋接骨、行血脉,杜仲偏重补益肝肾,二者配伍增强筋骨修复能力,尤适用于慢性劳损或骨折恢复期。3、配伍桑寄生,桑寄生祛风湿、养血安胎,与杜仲协同补肝肾、祛风湿,适用于肝肾不足兼风湿痹阻的腰腿痛及胎动不安。4、配伍独活,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杜仲强筋骨,合用可缓解寒湿痹阻的腰部冷痛。5、配伍五加皮,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与杜仲配伍增强抗炎镇痛作用,改善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肿胀。6、配伍菟丝子,菟丝子补肾固精、缩尿止遗,与杜仲协同固冲任,改善肾虚不固的胎漏下血或遗精遗尿。7、配伍熟地黄,熟地黄滋阴填精,杜仲温补肝肾,阴阳双补,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眩晕、耳鸣及更年期腰酸。8、配伍黄芪,黄芪补气固表,杜仲补肾气,气血双补增强脏腑功能,改善产后体虚、气血不足型疲劳。9、配伍当归,当归补血活血,杜仲强筋骨,配伍后调和冲任,适用于血虚血瘀型痛经或产后腰痛。

总之,杜仲被称为“中药材里的活化石”,其独特的生物学地位、悠久的历史价值以及多方面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杜仲是一种在地质年代就已出现的植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第四纪冰川运动前。由于我国中部地形复杂,成功阻挡了冰川气候,杜仲得以存活,这使得杜仲成为了世界上杜仲属的唯一植物,具有极高的生物学研究价值。‌杜仲的花语是“希望”,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

许建阳

于朗麓书斋

2025.5.18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