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女祠一瞥
重门苔锁月华浓,藻井星移认旧踪。
石鼓裂帛声未绝,丽人犹带汉时风。
——许建阳题记
今天上午到塘朗村拜见了村长,谈及上次到塘朗村参观郑家宗祠和彤管生辉女祠,其中塘朗女祠属于深圳唯一女祠,建议值得重视并加以保护和发扬光大。祠堂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士大夫不得建宗庙。到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倡家族祠堂,即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四龛祠堂。宗祠,是族权与神权的交织中心,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宗祠,记录着家族传统与曾经的辉煌,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自古祠堂总以男人为“主角”,女性虽也能涉足祠堂接受后裔供奉,在全国范围实属凤毛麟角,初步统计一下:
1、潮汕地区数量最多,包括澄海金氏宗祠(祖姑祠)、潮安黄氏祠堂、揭阳黄氏贞义姑寝室、普宁黄氏祖婆祠等。其中澄海金氏宗祠,在广东澄海隆都后溪村有座独特的女祠“祖姑祠”。“祖姑祠”有500多年历史,该祠纪念的却是一名终身未出嫁、自强不息的姑娘。该祠位于后溪村中心,是一座“双背剑”格局的祠堂,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占地总面积2500平方米左右。祠堂大门两边摆放一对石鼓,门楣嵌入式石匾阳刻“金氏宗祠”四字。中央主座二进布局,进门是前厅,两边库房,走过天井便是上厅,分成三厢,正中是影堂。正座两侧是从屋,子孙门分别写着“敦宗”、“睦族”字样。据考,祖姑谥号端洁,乳名二姑,生于明英宗年间(1437—1464年)。其人从小聪明伶俐,十分孝顺长辈,惹人喜欢。因面部有胎记,出嫁当天遭受男方乡邻讥评,个性倔强又无意婚嫁的金端洁,深感委屈,即命回轿返乡,发誓“事亲终老,终身不嫁”。回家后,性格爽直、敢作敢为的金端洁冲破世俗樊篱,勇敢地自立门户,办酒坊、开商号、买田园、事农耕,亦商亦农,留下殷实家资和百亩良田。金端洁终身不嫁、立志创业的行动感动了父兄和族人,她的胞兄将一个儿子过继作为她的嗣子,蕃衍盈升,遂成茂族。为缅怀金端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美德,其裔孙在嘉靖后期至万历年间合力建成了“祖姑祠”。为缅怀金端洁勤俭持家的美德,其裔孙合力建成“祖姑祠”,每逢节日都会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金端洁一族总人口将近千人,皆奉金端洁为先祖。
2、安徽歙县棠樾村清懿堂:国内唯一现存完好且专为女性建造的祠堂,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由盐商鲍启运为纪念鲍氏妇女而建,占地818平方米,三进五开间,以砖雕精美著称。“清懿堂”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歙县棠樾村西端,与棠樾牌坊群相邻。清懿堂女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的,借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清懿堂”3字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书法家鲍鉁之手,另一块“贞孝两全”的横匾,则是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堂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是一曲妇女的颂歌。女性祖先在祠堂里没有牌位,甚至在祭祀活动时她们连祠堂的大门都不能进入。惟独这“清懿堂”石破天惊地成为一个奇迹,女性不但可以入祠祭祀,共商女性大事,并立有女性祖先牌位,而且祠堂本身就是专为女性而建、为女性独用的女祠。
3、甘肃秦安女娲祠:为纪念创世女神女娲而建,最早可追溯至秦朝,现存建筑为1988年重建,兼具祭祀功能与神话色彩。女娲祠是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南侧的景点,为民众祭祀的场所,是为了纪念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而建。最早的女娲祠可追溯至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经五次迁建。主要建筑包括“娲皇宫”和“女娲祠门牌”,其中“娲皇宫”是1988年由民众捐款重建的仿古砖木结构建筑,占地160平方米,装饰精美。女娲塑像由著名雕塑家何谔女士于1989年雕塑。女娲祭典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2011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河北省秦皇岛孟姜女祠:依托孟姜女传说修建,属文化遗迹类祠堂,与民间故事深度绑定。孟姜女庙又称贞女祠,位于河北省山海关城东约6公里的望夫石村后山岗上。孟姜女庙的修建,是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产物,为了纪念孟姜女。庙围墙内占地1.6亩,保护范围占地31.8市亩。顺108亩组石蹬,直达庙内。庙内有前后两殿,前殿有孟姜女像,左右侍有童男童女,两侧壁上镶有碑刻,其中有乾隆、嘉庆、道光题词。后殿原供观音,殿后有“望夫石”,石上有坑,传为孟姜女望夫足迹。旁边有石台,台后有振衣亭,为孟姜女梳妆更衣处。庙东南4公里渤海中有两块礁石,传为孟姜女坟。孟姜女庙,是长城文化衍生出的民间民俗文化的产物。初临孟姜女庙的人,常常会感慨于108级石阶深深地寓意,更感叹这小小庙宇历经千年的顽强“生命力”。庙内前殿供有孟姜女的塑像,陇上横额“万古流芳”,两边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孟姜女、秦始皇的喜恶之情。誉为“天下第一奇联”的“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表面看虽是文字游戏,却包含着人生哲理,让后人产生无限遐想,从中可见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
5、深圳南山彤管生辉祠:在南山区桃源街道塘朗村,有一座晚清时期的女祠,它是当时为节孝妇女修建的居所。女祠的坊表门额上刻有“彤管生辉”四个大字,因此也被称为“彤管生辉”祠。“彤管”出自《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另外悬挂着一块横匾“香旌表”三个字。据书上所载,“旌表”意为“封建统治者用立牌坊或挂匾额等表扬遵守封建礼教的人”。为纪念塘朗村郑乔叔妻姜氏的节孝事迹而建,属三开间二进格局的岭南传统建筑,全国罕见。据《新安县志》记载,该祠是清代官方旌表制度在岭南地区的实践载体,通过立坊、建祠形式强化伦理教化。塘朗村郑氏为深圳望族,其先祖于北宋时期迁居南头,后分支至塘朗。女祠与郑氏宗祠(如南头“五大房宗祠”)共同构成家族文化体系,反映郑氏在岭南的宗族影响力。
塘朗彤管生辉女祠不仅记载了晚清时期南山地区乃至岭南一带女性的地位,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许建阳
于塘朗书院
202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