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蓝开尽红着地——中药白前
石蓝开尽红着地,瓜蔓半枯黄倒垂。
坐看一夜芳意歇,风霜即是蚤寒时。
——沈遘(宋)
沈遘的《景德寺》这首七言古诗以景德寺考试院的景色为背景,表现出秋天景色的深沉和寂寥。诗人以石蓝开尽、瓜蔓半枯黄倒垂为景物,描绘了寺院周围秋天的景象。石蓝盛开,点缀着寺院,但却已过了盛开的时候,即将凋谢。瓜蔓半枯,形象地展示了秋天的枯黄,预示着季节的将近尾声。诗人坐看一夜,感受到花意逐渐消退,风霜渐起,暗示着寒冷即将降临。整首诗传递了人们对时光流转和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人类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的思考。沈遘,字文通,杭州人,沈括从侄,北宋官员。沈遘其才干超群,为人和谨,勤于接下。通达博识,才干超群,明于吏治,所到之处,恩威并用,令行禁止,多有建树。曾在杭州主持凿井,引西湖水入城,方便百姓,时称“沈公井”。治理京师果断而又高效率,“旦暮视事,日中则廷无留人,出谢诸客,从容笑语”,在繁杂的府务中,“沛然有余暇,士大夫交称其能”。其管理开封府的经验是宋代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石蓝是中药白前的别称。
一、白前的性味归经
白前,别名鹅管白前、竹叶白前、石蓝、嗽药。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和根。分布全国各地。白前始载于汉魏《名医别录》,列为中品,白前“专主肺家,为治咳嗽降气之要药”,为“肺家之要药”。白前多生用,也可蜜炙以增强润肺止咳之力。202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其“降气,消痰,止咳”。味辛、苦,性微温。归肺经。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肺生津,宽胸理气功效。主治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孕妇忌用,阴虚火旺、肺肾气虚咳嗽者慎服。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用。现代研究表明:白前主要含皂苷类成分:白前皂苷A~K,白前新皂苷A、B等。白前具有明显的祛痰镇咳平喘,抗炎镇痛止泻作用,还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白前的配伍运用
临床上白前常见的配伍:1、配伍前胡,白前走里,清肺降气,祛痰止咳;前胡走表,宣散风热,降气消痰。白前清肃肺气,降气化痰;用前胡宣散风热,下气化痰。白前重在降气,前胡偏于宣肺。二药伍用,一宣一降,肺之清肃功能恢复正常,故痰可去,嗽可宁。2、配伍桔梗,白前降气化痰,桔梗宣肺祛痰。两者搭配使用,增强了化痰止咳的功效。3、配伍紫菀,白前止咳平喘,紫菀润肺化痰。二者合用,对于咳嗽气喘、肺燥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4、配伍陈皮,白前宽胸理气,陈皮理气健脾。两者搭配,可调节气机,促进消化。
总之,白前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实用价值。其药用功效和生态特性赋予了它健康、坚韧、平和的象征意义。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