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山忧赭石畏鞭 凿崖通堑三百里
世传灵渠自秦始,南引漓江会湘水。
楚山忧赭石畏鞭,凿崖通堑三百里。
——刘克庄(南宋)
俗话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灵渠,古称秦凿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中国人对水应用的极致典范之一。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一、代赭石性味归经
代赭石,别名有代赭、须丸、赤土、紫朱、赭石、红石头等。为氧化类刚玉族矿物赤铁矿矿石,主含三氧化二铁。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代赭石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寒,无毒。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生山谷。一名须丸。”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本药源于矿石,药性苦寒沉降,易伤脾胃之气。肺胃位于中上焦,肺又为娇脏,所以不能攻伐太过。肝为刚脏,其气主升主动,易亢易逆,可耐攻伐,因此,降其气需大剂量使用,这样方可收效显著。代赭石味苦甘,性微寒。归肝胃心经。具有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功效。主治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噎膈,咳嗽气喘,吐衄崩漏,便血尿血。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代赭石主含三氧化二铁,其中铁70%,氧30%,有时含杂质钛、镁、铝、硅和水分。现代研究表明代赭石具有镇静、抗炎、止血等作用。其活性成分(如三氧化二铁)对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
二、代赭石配伍运用
临床上常见代赭石的配伍:1、配伍龙骨、牡蛎,代赭石平肝潜阳;龙骨、牡蛎镇惊安神。三药合用,平肝潜阳、镇惊安神之力增强。2、配伍白芍、钩藤,代赭石平肝潜阳;白芍养血柔肝;钩藤熄风止痉。三药合用,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之力增强。3、配伍旋覆花,代赭石重镇降逆;旋覆花降气化痰。两药合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之力增强。4、配伍半夏、生姜,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化痰止呕;生姜温中散寒。三药合用,降逆止呕、温中散寒之力增强。5、配伍生地、丹皮,代赭石凉血止血;生地清热养阴;丹皮清热凉血。三药合用,凉血止血、清热养阴之力增强。6、配伍白茅根、小蓟,代赭石凉血止血;白茅根清热利尿;小蓟凉血止血。三药合用,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力增强。7、配伍甘草,代赭石平肝潜阳、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两药合用,既能平肝潜阳,又能减轻苦寒之性。8、配伍茯苓,代赭石平肝潜阳;茯苓健脾利湿。两药合用,健脾利湿、平肝潜阳之力增强。
总之,代赭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还在艺术、历史和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智慧、古代艺术的创造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