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尽日蒙蒙雨 开遍空山白蔹花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4-12-21 11:23 阅读量304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西风尽日蒙蒙雨 开遍空山白蔹花

白蔹花残半夏生,经时不向市中行。

一双啄木忽飞至,和我山房捣药声。

                            ——黄凯钧(清)

清代名医黄凯钧在《夏日幽居》中提到中药白蔹。黄凯钧,字南熏,号退庵居士,嘉善人。少习儒,年十九丧父,乃钻研岐黄术,立志为医。遇有难治之症则遍阅方书,深有所获。世居魏塘东门外小寺桥,应诊乡里四十余年,颇负声誉。 《友渔斋医话》八卷,从养生,脏象,诊断,治疗,用药,乃至对各家学说之评述和本人临床经验皆有所收录。黄氏学术思想,首重养生,是一位对养生有真知卓见的养老学家和老年病研究家。主张顺其自然,动静皆宜;养气为先,养生为后。主张老人节食乃养生之要。对阴阳学说深有研究,对脏腑学说十分重视。强调勿忘胃气,宜慎善后。黄氏不仅精于医,且工诗文,其《友渔斋诗稿》十卷,同为世所推崇。看看黄氏提到的白蔹到底是啥样? 

一、白蔹的性味归经

白蔹,又名山地瓜、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白蔹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等多种功效。《本草经疏》认为,白蔹味苦,所以能泄,味辛又能散,而甘可缓急,寒能清热,所以才适用于痈肿疽疮,散结止痛,并把白蔹推崇为疔肿痈疽家要药。白蔹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性味苦,微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化痰止咳,收敛止血,活血化瘀,消痈散结,敛疮生肌功效,主治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此外,白蔹的提取物在美容化妆品、保健品方面也具有经济价值,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臭。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现代药理研究,白蔹化学成分含粘液质、淀粉等。具有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二、白蔹的临床配伍

白蔹的临床常有配伍:1、白蔹与连翘配伍:二者均可清热解毒 相伍为用 可加强清热解毒散结之功效 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阳证疮疡诸症。如果皮肤有创面并已经破烂的情况下,一般不建议外敷使用白蔹。2、白蔹与天花配伍,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3、白蔹与阿胶配伍,可以滋阴养血治疗身体虚弱,4、白蔹与黄柏来搭配使用,可以清除身体上的燥热,并且有止痒的功效。5、白蔹与大黄白配伍,治疗各种外伤出血。6、白蔹与白薇配伍,均能清热但白蔹多为外科常用药,偏清气分热,白微多为内科用药,偏于清血分,阴分之热。7、白蔹与黄芪配伍,白蔹敛疮生肌,黄芪补气固表。两者搭配,可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机体免疫力。8、白蔹与白芨配伍,习称“二白”。白芨有敛束筋骨经络和治尿浊之用。在早泄的治疗中,以二白取其合用之收敛和清热消肿之功效,有散有收,一则清其邪火,二则收其欲火,常能取得延长性生活时间和促进夫妻协调之功。

‌白蔹花姿态优美,枝条纤细,在中国传统花卉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象征着纯洁、高雅和坚强‌。

许建阳

于朗麓书斋

2024.12.21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