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脉学之促脉
——中医说文解字之八十四
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
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李时珍(明)
促膝谈心成语,意是指古人席地而坐,或坐在床上,两人对坐时,膝盖靠近,叫做促膝。形容亲密地交谈心里话。出自唐·田颖《揽云台记》:“即有友人,不过十余知音之侣,来则促膝谈心,率皆圣贤之道,不敢稍涉异言。”查阅大量文献,甚至咨询许多朋友,遗憾关于唐朝田颖以及《揽云台记》的相关资料很少,但是唐朝田颖与许多成语密切联系。目前知道《揽云台记》是《玉山堂诗文集》中的一篇文章,其相关的成语包括:一尘不染、万念胥空、促膝谈心、一尘不涉、一尘不倒、无一尘染、拍案称奇、拍案叫绝、惊涛骇浪、鹤发童颜、天造地设、心领神会等。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其文学价值,也体现了田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恳请各位朋友有关唐朝田颖的资料,蒙恩赐教。
一、促字的源流演变
促,形声字。篆文从人,足声。隶变后楷书写作促。促,如今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人部。足,表示进军。促,篆文=(人,军队)+(足,进军),造字本义:兵临城下、紧迫、急促,“长来觉日月益促。”(柳宗元)、“可命促而意长”(陆机)。引申指催或推动,如促使、督促、催促等等。“公屡促之,必如约。”(崔铣)、“合樽促席”(左思)。《说文解字》中注:“促,迫也。从人,足声。 ”人之体下自股到脚为足之范式。人,足两范式叠加,人被迫而欲疾走是促之范式。
二、促脉的脉象主病
促脉指脉来急数而又有不规则的间歇。促脉的脉象特点表现为脉搏急促,节律不齐,在快速的搏动中有歇止。其速率通常较快,每分钟脉搏跳动可超过90次。促脉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促脉主阳盛热结,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脏气虚弱,阴血衰少。阳盛热结,阴不和阳,故脉来急数有力而时见歇止。若真元衰惫,脏气虚弱,阴血衰少,以致脉气不相接,则脉促而细小无力,多属虚脱之象。对于促脉的诊断和判断,需要结合患者的整体症状、舌象、其他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凭脉象就确定具体病症,而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准确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促脉是中医脉象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促脉主病诗: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