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罗浮山记
善儒道释百家,潜罗浮山医术。
一草一木真情,百病百药尽除。
集成肘后要方,简廉验效真务。
急诊预防先河,抱朴守志理笃。
——许建阳题记
戊戌(2018年)正值教师节之日,我正式入职深圳大学总医院,就任深圳大学总医院中医学科带头人、中医科主任,并组建中医科。从北京出发,我先登老家河南济源的王屋山,王屋山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不仅是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发源地,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此行主要坚定愚公移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意志和实现自己目标的追求,同时又祭拜了山腰上的孙思邈的药王庙。报到深圳的第二天,随即携夫人自驾直奔罗浮山拜谒葛洪先师,今以记之。
深圳大学总医院坐落于深圳南山区,后有阳台山为靠,前有塘朗山为照,左长岭,右西丽相润。医院门前大沙河绕行而过。阳台山为罗浮山和莲花山余脉。葛洪乃岭南中医始祖,也是岭南中医沙河学派鼻祖。中医科同仁来自五湖四海,悬壶济世,出类拔萃,以守正创新精神,愿为共同促进和发展岭南中医沙河学派建功立业。
一、罗浮山名字由来
罗浮山,又称东樵山、博罗山,即罗山与浮山的合体,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惠州西湖。在7000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燕山运动形成的。大量花岗岩侵入,挤压地壳使地层褶皱形成穹窿构造山地。《后汉书·地理志》:“有浮山自会稽浮往傅罗山”。《太平御览》引南朝宋怀远《南越志》云:“此山本名蓬莱山,一峰在海中与罗山合而为一”。袁宏《山记》称:“罗山自古有之。浮山本蓬莱之一峰,尧时洪水泛海浮来傅于罗山”。明代东莞陈琏所撰《罗浮山志》云:“晨起见烟云在山下,众山露峰尖如在大海中,云气往来,山若移动,天下奇观也。”这种情景与《史记·封禅书》对蓬莱的描述:“三神山未至,望之如云;及至,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有相似之处,这或许是“蓬岛浮来傅于罗山”的传说之所本。罗浮山素有百粤群山之祖、蓬莱仙境之称。
二、罗浮山峰洞奇观
罗浮山方圆214多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飞瀑名泉多达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以山势雄伟壮观,植被繁茂常绿,林木高大森古,神仙洞府超凡脱俗。飞云顶为罗浮山顶点,向南、东南、东北、西、西南辐射,主要山峰:飞云顶,正尖圆,四望洞达,云常起足下。山顶有“罗浮君之神”石坛。联曰:“斗南一岳,天外三峰”。东望惠州、博罗,东江如练;南望石龙、东莞,阡陌纵横,平畴沃野;西侧上界三峰,如巨人矗立,峻拔雄伟。飞云顶前有聚霞峰,飞云顶东南下,经凤凰台至分水坳,是为罗山浮山接合处。坳上有铁桥,一石飞空,两端各峙砥柱,长数十丈,上横绝,下跨悬崖,桥色苍黑,名为铁桥,实为石梁。玉鹅峰为罗浮山南面诸山之祖。岩壁陡峭,分水坳水东流,循左臂而东南注于罗水;坳水西流,循右臂西南流注坳岭。其间有石洞、青霞谷、朱明洞、幽居洞、白云洞、龙王坑、黄龙洞、华首台及大洞诸山,其结顶皆为玉鹅峰。玉鹅峰东南为云峰岩、玉女峰,由此处南下,分东、西、中三支。东支青霞谷(洞),西支幽居洞,中支为葛洪南庵,即今冲虚观。
三、罗浮山泉溪潭瀑
罗浮山最大的水流为罗水与浮水。罗浮山最著名的泉水当推卓锡泉,伏虎岩下,味极甘冽。酿泉、艮泉、长寿涧、菖蒲涧、杜鹃涧、白花涧、石涧、夜乐池、洗药池、白莲池、碧溪、西溪、水晶溪、犀牛潭、东龙潭、西龙潭、跃雪潭。罗浮山自古有“山山瀑布,处处流泉”之誉。其中最著名的瀑布为白石漓瀑布和黄龙洞瀑布。白石漓瀑布是岭南最奇丽壮观的瀑布,这座瀑布深藏于桃子园大坑尽头。巨石壁立千百尺,两岸夹峙,巨藤灌木丛生,遮天隔日,石气森然。飞瀑从87米高的悬崖飞泻而下,冒石落为三叠,一叠一喷,一喷一瀑;飞洒漂霄,如银河落天,白虹饮涧。水花怒发,散为烟霏,空空蒙蒙,隐隐隆隆,百步之外,衣履欲湿。黄龙洞瀑布在黄龙洞。黄龙洞地势高险,大石楼、狮子、孤青诸峰,连峰急下,东涧、西涧从洞后陡落数十米,交注于山足,从涤尘桥流过,在流杯池稍一停顿,随即瓢泼撒洒,直下百尺断崖,犹如从天而降,蔚为奇观。
四、葛洪与罗浮山缘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江苏句容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葛洪出身江南士族,葛玄之侄孙。葛玄师从左慈学道,传于郑隐。葛洪拜郑为师。早年的葛洪受到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由儒入道。与好友嵇含(嵇康兄嵇喜之孙)之约,不料好友不测,滞留岭南,师事鲍靓(广东南海太守),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以女儿鲍姑许配。深入岭南罗浮山等地悬壶问诊,行医济世。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葛洪心系悬壶济世,拯救苍生大道,后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赴任途经广州,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著书立说。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其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便是从《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获得启示,成功提炼出了”青蒿素“。
葛洪是岭南中医沙河学派鼻祖。新冠疫情之后,去年我们专门在在罗浮山举办了“葛洪先师学术思想研讨会”,拜谒了葛洪衣冠冢,宣读了《葛洪先师祭文》,参观了由屠呦呦教授题写馆名的“葛洪博物馆”。岭南中医沙河学派同仁愿为共同促进和发展岭南中医沙河学派建功立业。
许建阳
于朗麓书斋
2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