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清源中矾石汤
蕙花已老桃叶长,禁院悬帘隔御光。
华清源中矾石汤,徘徊白凤随君王。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些千古佳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李贺,字长吉,河南宜阳人,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明代文学家陆时雍评价:“世传李贺为诗中之鬼,非也。鬼之能诗文者亦多矣,其言清而哀。贺乃魔耳,魔能眯闷迷人。”
一、矾石的性味归经
矾石,又称白矾、羽泽、理石、明矾、云母矾等。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白矾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矾石有五种: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而这里的矾石指的是皂矾(FeSO4·7H2O)(青矾、绿矾);宋代“矾石”多指明矾,唐代矾石包括五种,且以白矾为主;至明清时期,基本确定了矾石为明矾,且逐渐形成以产地山西质量为优。《长沙药解》:“矾石,入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善收湿淫,最化瘀浊,黑疸可消,白带能除。”味酸涩寒。有小毒。入肺脾胃经。具有止血止泻,祛除风痰,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功效。外用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效;内服具有止血止泻,祛除风痰之功效。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脱肛,痔疮,聤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枯矾具有收湿敛疮,止血化腐之功效。用于湿疹湿疮,脱肛,痔疮,聤耳流脓,阴痒带下,鼻衄齿衄,鼻瘜肉。大剂量明矾刺激性大,中毒后可用牛奶洗胃,并用镁盐作为抗酸剂,虚脱者对症治疗。阴虚胃弱,无湿热者忌服,且不宜久服和多服,及泄痢日久,由于脾胃气虚;妇人白沃,由于中气下陷;营血不足以致寒热者,不宜用。明矾石为碱性硫酸铝钾,其中含氧化钾、氧化铝、三氧化硫等。具有抗菌、抗阴道滴虫、凝固蛋白、止血和利胆作用。
二、矾石的临床配伍
临床常见配伍应用:1、朴硝,白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朴硝泻火解毒,两药合用治疗痈疽。2、煨诃子,白矾内服止泻,煨诃子涩肠止泻,两药合用,治久泻不止。3、配皂荚,白矾化痰;皂荚主治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治中风痰厥、四肢不收、气闭膈塞者,两者可配伍使用。《长沙药解》:“矾石化败血而消痞硬,收湿淫而敛精液,杏仁破其郁陷之滞气也。硝矾散治女劳黑疸,以其燥湿而利水也。《千金》矾石丸治脚气冲心,以其燥湿也。矾石酸涩燥裂,最收湿气而化瘀腐,善吐下老痰宿饮,缘痰涎凝结,粘滞于上下窍隧之间,牢不可动,矾石收罗而扫荡之,离根失据,藏府不容,高者自吐,低者自下,实非吐下之物也。”唐代徐真君有《石胆歌》:“白珠碧水平铛中,文武微微声渐雄。一伏三时成半死,再烹经宿变成铜。将军此朝须舞剑,青腰小儿莫相猒。白霜理石常煞人,黄矾石胆从来艳。”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