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学之牢脉  ——中医说文解字之七十七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4-07-17 17:14 阅读量721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中医脉学之牢脉

——中医说文解字之七十七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

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李时珍(明) 

亡羊补牢成语,其字面上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避免继续受损失。出自于《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讲述楚襄王不理朝政,只知吃喝玩乐,不听规劝。大臣庄辛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来比喻在出现损失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损失的重要性。在国破之后,楚襄王及时悔改,迎回庄辛,重整旗鼓,终于又复兴楚国。当事件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补救,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实是明智之举。不过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事前“未雨绸缪”。

一、牢字的源流演变

牢,会意字。始见甲骨文,形像牛或羊等牲畜在栏圈之内。外部为牲畜圈周围的护栏的形状,中间的“牛”为牲畜的代表,因此“牢”的本义是养牲畜的栏圈。栏圈内的动物除牛之外,还有羊、马等其他牲畜。后来栏圈内的动物统一作“牛”。秦代,栏圈的外面多出了一道栅栏门,汉代隶书阶段,门消失了,栏圈成“宀”,牛角变为一撇一横,为楷书所继承。“牢笼”所关的对象不仅仅是牛,最终选择了从“牛”的牢字,古人祭祀所用的祭品中,牛羊猪最常见,三种祭品同时使用称为“太牢”,而只用羊和猪作为祭品,则称之为“少牢”,牛、羊、猪分别称为一牢。本义指关牲畜的栏圈。“牢”是关各种牲畜的地方,古代供祭祀的猪、牛、羊也称“牢”,还比喻关押犯人的监狱。牢用来关养牲畜,为防止其逃跑,要修得牢固,因此又引申出牢固义。《说文解字》:“牢,养牛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

二、牢脉的脉象主病

牢脉,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不应,沉取始得,坚牢不移。“牢”者,深居于内,坚固牢实之义。牢脉的脉象特点是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牢脉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但搏动有力,势大形长,为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牢脉的出现多见于阴寒积聚的病症,‌如症瘕、‌痞块、‌疝气等。‌牢脉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邪气牢固而正气未衰,‌如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或气血瘀滞凝结成块而固定不移。‌若失血、‌阴虚等患者反见牢脉,‌则可能属于危重征象。‌

牢脉主病诗: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㿗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牢主寒实之病,木实则为痛。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7.17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