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议“不伤害原则”与“中病即止”
虽慵兴犹在,虽老心犹健。
且喜物与人,年年得相见。
——白居易(唐)
患者安全不是新的医疗议题。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认识到了治病者的善意行为造成伤害的可能。他提出的著名,“首先,不要伤害”(first, do no harm)准则,成为医师职业精神的古老箴言,被写入许多国家的医生誓词之中,其意是医生在诊疗的过程中不要有意伤害到患者。与生命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亦密切相关。医学道德有四大原则:即尊重病人的知情选择权(Respect for autonomy)、病人利益至上(Beneficence)、无伤害原则(Non-maleficence)、公平的原则(Justice)。
不伤害原则,首先考虑到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病人或研究对象的伤害。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动机和意识,坚决杜绝有意和责任伤害;提供最佳的诊治、护理手段,防范无意但可知的伤害;把可控伤害降到最低程度;不滥用辅助检查、药物及实施手术。患者安全要成为根植于医院文化精髓的内核,要成为医院质量安全的驱动。只有患者安全了,才有质量,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才是患者期盼的。患者安全在逐渐的深入人心,也逐渐的引起高度视。
“中病即止”是中医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源于中医的经典理论,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情的变化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使用承气汤类方剂时,就强调了中病即止的重要性,指出如果服药后病情得到改善,就应停止继续服用,以免损伤人体津气。意味着当病情得到缓解或消除后,应立即停止继续用药,以避免过度治疗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一原则强调在病情大体已去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止用药,以防药物毒性伤害身体。中医认为,药物虽然能治病,但同时也具有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避免过度使用。中病即止原则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使用具有攻伐性质的药物时更为重要。一旦症状得到缓解,就应停止使用相关药物,以免伤及正气。在实际应用中,中病即止原则不仅适用于中药治疗,也适用于西药治疗。有利于引导医学回归本来价值、有利于防止过度医疗、有利于开展适度治疗、姑息治疗以及有利于协调医疗规范与个体化医疗之间的矛盾。
医学已经发展到中西医医学时代。“不伤害原则”与“中病即止”并不冲突,而且相得益彰。中西医应该深入挖掘这些思想,并用于指导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这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的方向。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