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与绝望竟然成医学准则和借口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4-07-10 16:36 阅读量945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无奈与绝望竟然成医学准则和借口

有时治愈常解痛,绝望无奈总安慰。

言不可治未得术,守一扫尽亲人泪。

                            ——许建阳题记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Saranac Lake畔,有一座不起眼的坟墓。近百年来,世界各地许多医生到此拜谒同行——爱德华·特鲁多医生(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1848—1915),墓碑上镌刻: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一般中文译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把Relieve翻译为“帮助”,本人认为欠妥,“解痛”为宜,即救死扶伤,减轻、解除疾病痛苦。我深圳的朋友建议用“舒痛”,最终决定用“舒解”。

特鲁多,美国医生,全世界第一家肺结核病疗养院创建者。当时肺结核是绝症,没有特效药。临终前,他将自己一生的行医经验,总结为三句话,刻在自己的墓碑上。如实反映了特鲁多当年面对绝症所能做的一切,特鲁多医生他在面对一个客观现实时的坦率表述,也是直面病患求助,而受困于医学局限性时的心灵拷问,其满含心酸、无奈和绝望离开人世。不知什么时候,这三句话几乎成为当代医生的座右铭,甚至作为治不好病的推脱和借口?

我们沙河学派遵守的五项行为准则,其中第一项:接诊之时,必安神定志。当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信心,不分男女老幼,一视同仁,皆至亲至微之想。“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出自《黄帝内经》:“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治病方法很多,要说病不可治,那是因为还没找其治疗的方法、手段和措施。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就应该不断地攻克和探索新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使医学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任何情况下,医生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放弃探索,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推卸责任。确实有病目前确实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它那只是一个有待需要解决的过程问题。科学无止境,无法限定终点。我们遇到的每一位病人,具体的每一次临证,其实都是在做一项探索,医生要有挑战未知胆量和气度!没有一位医学家面对复杂的局面,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姿态。如何战胜疾病和困难?这才是当代医生必须应有的胸怀和格局。没有治不了的病,却有不会治病的医生!

有位学者仿特鲁多格言:他认为应该加上科学普及,因科普的英文太长,不妨简称教育(Teach),“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始终做科普”(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To Teach Forever)。本人认为医学无止境,需要不断探索前行。仿之“有时治愈,常常舒解,总是安慰,始终探索”(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To Explore Forever)

医生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使命。“人不穷理不可学医,医不穷理不可用药”与同仁们共勉。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7.10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