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脉学之芤脉
——中医说文解字之七十四
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李时珍(明)
“燕堂淡薄无歌舞,鲑菜清贫只韭葱。惭愧伯鸾留步履,好贤应与孟光同。”黄庭坚(宋)《和答王世弼》的小诗。黄庭坚,字鲁直,以谪仙自称,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名字由来,小庭坚周岁“抓周”的时候,在弓、矢、纸、笔等物件中,一手拿起毛笔就不愿放下。其父曾经赋诗《教绳权学书偶成》:文字有缘曾弄墨,见来官小免咨嗟。喜将笔砚传生计,不失诗书作世家。秦观评价黄庭坚:“每览此编(黄庭坚诗集),辄怅然终日,殆忘食事,邈然有二汉之风。今交游中以文墨称者,未见其比。所谓珠玉在傍,觉我形秽也。”与黄庭坚相关的成语有很多,如相关成语:锦上添花、粗茶淡饭、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南柯一梦、弄巧成拙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等等。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葱别名芤、鹿胎、四季葱、和事草等。
一、芤字的源流演变
芤(kōu),象形兼会意字,上面草头“艹”,下面“孔”。孔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一般认为是洞穴,窟窿义。其本意为葱的别名,也指旁实中空。中医指脉象名。指脉搏浮大而软,按之中空如葱管。通常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使用。芤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为“河岸、堤岸”,也可以表示一些树木的形态,比如枯枝的弯曲或枝叶的茂密。在文学作品或古人书信中 ,芤有时候可以用来表达情感或意境。比如在《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里,“芤褪残红青杏小”,表现了秋天来临之后植物的凋谢。“芤”指树木的枝干和叶子,语气凄凉、悲怆,传达出诗人的感慨和人生的短暂。《类篇》引徐氏《脉诀》云:按之卽无,举之来至,旁实中空者曰芤。又《本草》葱一名芤。
二、芤脉的脉象主病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芤脉是一种内真虚而外假实的脉象。芤脉形成机理,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芤脉主病,主要见于突发性大量失血,亦可出现于血虚失血、亡精、肠痈、痈肿溃破。芤脉与心脏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芤脉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