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岂非浪得佳名——使君子
竹篱茅舍趁溪斜,白白红红墙外花。
浪得佳名使君子,初无君子到君家。
——佚名(宋)《使君子》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讲一讲使君子与儿童相关的中药。周末,经常与夫人爬深圳的塘朗山,路边开满着美丽绚烂多彩,温馨浪漫的使君子花,让人们陶醉其中。使君子名字的由来:宋朝四川潘州名医郭使君,采药发现一种很像中药山栀子的果实,自己尝试后味甘淡、气芳香,便采摘回家让他的孙子吃。之后排出了蛔虫,于是他采用使君子治疗小儿蛔虫,效果极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变将结出此果实的植物命名为使君子。另一个传说,刘备的儿子刘禅得了一种病,肚子胀,浑身无力,经常哭闹。有天刘禅出去玩耍,看到有很多野果采摘后就吃了。谁知食用后又吐又泻,然后刘禅拉出了许多蛔虫,也不在哭闹了。人们不知道野果的名字,想着最先尝的是刘使君的儿子,于是起名为使君子了。
一、使君子性味归经
使君子,又称留求子、史君子和四君子等,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使君子的生境分布始记载于晋代本草《南方草木状》:“南海交趾(岭南)俱有之”。俗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时珍曰:按嵇含《南方草木状》谓之留求子,疗婴孺之疾。则自魏、晋已用,但名异耳。主产四川、广东、广西。此外,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地亦产。性味甘,温,有小毒,归脾、胃经。具有杀虫消积,健脾除疳之功效。主治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为小儿诸病要药。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不宜多用。使君子不可以和热茶、热药一起服用,否则有可能会引起腹泻等症状。使君子中含有使君子酸及其钾盐、葫芦巴碱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驱蛔、驱蛲虫、抗皮肤真菌等作用。
二、使君子配伍运用
使君子临床上常用配伍有:1、配芦荟,芦荟性味苦寒,为功下通便之品,即能泻热通便,又可驱逐肠虫。二药配对同用,使君子得芦荟通便,又可驱逐肠虫。使君子得芦荟之助,杀虫之力增强,具有较好的泄热消积。驱杀肠虫的作用。宜用于虫积于肠,热壅便秘之症。2、槟榔,槟榔杀虫降气行滞,二药合用,相须配对,发挥协同作用,从而加强杀虫药力,并能行气消积,可治虫积腹痛,厥逆。3、配苦楝皮:使君子杀虫,消积健脾,苦楝皮杀虫,清热燥湿,二药配伍,加强治疗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和消痞作用。4、配鸡内金、白术,使君子消疳化积;鸡内金运脾消食;白术健脾益气。三药共用有消疳化积、健脾益气之功效,用于治疗和预防小儿疳积。
使君子花色艳丽,素有“花中君子”的美称,它繁花初开之时呈白色,洁白如玉,接着变为红色,先是淡红,娇媚嫣然,然后变成深红,猩红如火,最后幻化为紫莹莹的颜色,宛如玉雕花朵。由于使君子花期长短参差不齐,花开有先后,所以同是一株花,往往白、红、紫三色相杂相间,相映相衬。使君子的花语就是身体健康,在此借使君子花语,祝小朋友们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许建阳
于朗麓书斋
20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