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脉学之滑脉
——中医说文解字之六十四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李时珍(明)
《笑林广记》有一则笑话“滑字”。从前有一大户人家聘请了一位师塾先生。言待遇甚好,实际上粗茶淡饭。一日天降暴雨,送来午饭全是骨头。先生借口送饭晚了斥责仆僮。仆僮答道:“下雨路滑之故。”先生说:“你写个‘滑’字给我看,如果写得对,便饶了你。”仆僮一边比划一边说:“先写一点儿,再写一点儿,然后是斜坡一点儿,其余的部分就都是骨了。”滑字是三点水加骨头的骨字,这是先生故意点明说给东家听的。滑姓源流较纯正,一说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一说得姓始祖:一说源于彝族。元医学家滑寿,他不仅精通《素问》、《难经》,而且融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学说,滑寿著有《读素问钞》、《难经本义》、《十四经发挥》等多部医学书籍,特别是他的《十四经发挥》,对经络理论有深入研究,提出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应与其他奇经相提并论,形成十四经的理论。
一、滑的源流和演变
滑,会意字,甲骨文尚未发现,战国时期《滑斿鼎》金文字形左右结构,左水右骨。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滑。本义水结冰硬如骨。甲骨文的骨,是牛扇骨的样子,用来刻写卜辞。牛扇骨质地坚硬,刻写卜辞可以长期保存。水结冰会变硬,远古人就用牛扇骨来形容冰的坚硬。冰面摩擦力小,如镜面一样,滑字引申为光溜。引申为在光滑的物体是溜动。引申为声音圆润,不嘶哑。引申为人待人接物非常世故,不实在。如,滑头,耍滑,油滑,油腔滑调,油嘴滑舌,狡滑(猾)。诗曰:滑指水冻如骨硬,表面光溜可作镜。油嘴滑舌不老实,偷奸耍滑那不成。《说文解字》:“滑,利也。”
二、滑脉的脉象主病
滑脉,指号脉者感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生理性滑脉,平素健康,脉搏缓从容有力量滑而平缓,荣卫充实之兆,多见于气血旺盛的青壮年;可见于怀孕的妇女,脉滑而且脉搏跳的比较快;可见于一些体内有痰浊、痰湿的人,还会伴有形体肥胖、喉中有痰;可见于一些食积的人,化火化痰。滑脉的出现主要与湿邪内盛、痰浊阻络有关。湿邪内盛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脉象出现滑象。痰浊阻络也会影响气血运行,出现滑脉。临床常见于中医病证:痰浊头痛、白膜侵睛、痰浊眩晕、小儿流涎症、胎热和子悬。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由痰饮引起的,治以健脾豁痰,化饮;食滞者消食导滞,健脾和胃;实热者治以清热解毒。
综上所述,李时珍的《主病诗》曰:“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