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脉学之数脉
——中医说文解字之六十三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李时珍(明)
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一首最经典有趣的数字诗。诗人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邵雍,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河南省林州人,少有大志,刻苦读书,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终身不仕。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宋史》评价:“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程颢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一、数的源流和演变
数(數)形声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从甲骨文字形看像结绳的形象。“数”的偏旁“攴”,象形作手,好比用手在绳子上打结记数。按照这种理解,“数”是一种动作,因此最初的“数”是动词。由于数出来的是数目,便由动词的数变成了名词的数。后来打结记数的形象变成了声旁“娄”,“数”就成了从攴、娄声的形声字。形旁“攴”的变化较小,声旁娄则变化较大,《说文》厘定作从攴娄声,分析“娄”为“从毋中女”,是理据重构。隶楷以后字形均承篆文而來。后来将“攴”写作“攵”。简化字字形依草书楷化而来。《说文》“数,计也。” 本义为计算、查点,引申指列举过错,加以惩罚。
二、数脉的脉象主病
数脉,脉来急速,一息五至以上。《脉经》:“数脉来去促急。”数脉,就成年人而言,每分钟的脉搏数持续大于79次者,就是数脉。如果脉搏每分钟持续在80-95次,则为“略数脉”;脉搏数持续在95-120次/分,则是“数脉”;小儿的正常的脉象,较成人快一些。数脉的形成机理多为:1、火邪和热邪,火性急数,热性急迫,以致心跳、脉管的运动、血液的流速都加快,所谓“数则为热”;2、除火热之外,较剧烈的正邪相争亦是数脉产生的常见机理之一。如阳与寒争。阳与湿争;3、阴阳气血亏虚也会引起数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都可以导致脉数。临床的虚证一般可以见到不足、虚弱、亏损、枯竭、亡脱五类情况,只有患者虚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出现数脉,并且患者越虚脉越快,直至亏损或亡脱;4、数脉还见于部分正常人,心情激动等因素,出现“略数”之脉,可归为健康人之列。
正常脉象称“平脉”或“常脉”,其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正如中医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