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夜客来茶当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宋)
今天(5月21日)是国际茶日,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前些时候到浙江磐安浙贝母种植基地访学,途径玉山古茶场。玉山古茶场始建于宋代,玉山古茶场集茶叶生产、交易及茶文化“活化石”内涵于一体的茶场遗址。据传晋朝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许逊,以传播道教文化游历于此,喝到当地特醇香的山茶而流连忘返,他见茶树遍布山野,茶农为茶叶堆积成山卖不出去而愁容满面,就住了下来,为茶农解决困惑。制成“婺州东白”,接着派道徒带上“婺州东白”四处施茶,送各个道观品茶,四方茶商纷纷前来收购,玉山古茶场“婺州东白”畅销各地。“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云:“产茶者十三省四十二州,婺州东白者为名茶,大盘山、东白山产者佳,列为贡品”。 宋代玉山玉山茶农为纪念许逊的功绩,尊称他为“真君大帝”,建造茶场庙,塑像朝拜,并在茶场庙附近设置茶场。从此玉山古茶场成为榷茶之地,历代设官监之,以进御命,称之为“茶纲”。宋代七汤点茶茶道,为宋徽宗赵佶所归纳总结。
一、中国茶分类功效
中国的茶叶种类很多,分类也自然很多,但被大家熟知和广泛认同的就是按照茶的色泽与加工方法分类,即是六大茶类分类法: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1、红茶,全发酵特征,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2、绿茶,未发酵特征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等等,磐安云峰属于绿茶。3、乌龙茶(青茶),半发酵乌龙茶,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有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武夷岩茶等等。4、黄茶,轻发酵黄茶是中国特产。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等等。5、黑茶,后发酵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6、白茶,轻发酵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二、茶的性味与归经
茶,槚、茗、荈、茶树、茶叶、元茶等,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以叶、子、根入药。叶春夏秋均可采集,焙制。根全年可采。《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性味归经,叶:苦、甘,微寒。子:苦,寒。有毒。根:苦,平。具有强心利尿,抗菌消炎,收敛止泻之功。 叶:主治用于肠炎,痢疾,小便不利,水肿,嗜睡症;外用治烧烫伤。根:用于肝炎,心脏病水肿。现代研究,茶叶含生物碱,以咖啡碱为主,并含微量的可可豆碱、茶碱和黄嘌呤等。茶叶的药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黄嘌呤衍化物(咖啡因及茶碱)所产生;另外尚含大量鞣酸,故有收敛、抑菌及维生素P样作用。
三、古方今解茶调散
在中医的历史里,名为“茶调”的方子不多,川芎茶调散就是古代茶方制剂中最知名的方剂之一。最早见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具有疏风止痛之功,现在被制成多种剂型,为临床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的常用方剂。既为散剂,何以“茶调”?之所以用茶叶泡汤服下散剂,乃是取其苦寒清上而降下之性,既可以上清风热,又可引热下行,亦可制约风药的过燥之弊。后世治疗风热头痛的茶调散、川芎茶、菊花茶调散等方剂都是从川芎茶调散化裁而来。善调诸经头痛,川芎茶调散集中了许多去散风邪之药,正如《医方集解》所说,“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正是这些祛风药物让川芎茶调散有了疏风止痛的功用。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唐·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许建阳
于朗麓书斋
202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