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苗医 万年苗药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4-04-19 16:06 阅读量897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千年苗医 万年苗药

贵州新老三诀昨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

今朝晚上下雨白天晴,县县高速一马平,苗族姑娘满身银。

                                  ——许建阳题记  

对于苗医苗药我是有感情的,1979年参加高考,考入贵阳中医学院(现贵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工作,然后辗转成都、南京、北京及美国凤凰城等地工作、求学和访问学者,近几年南下受聘于深圳大学总医院。曾经在北京中国武警总医院(现解放军总医院301第三医学中心)期间,与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院长联合或单独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其中许多研究生从事苗医苗药的研究方向,研究开发了许多苗药。专心致志研究苗医苗药,除了邱德文院长外,还有我的好友杜江、杨卫平、冯咏等教授。苗医源远流长,苗家医药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苗族的医药常常与神秘、神奇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自成体系,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一、苗医药学的特点

苗医对病因的认知和对疾病的命名、分类等,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并体现了一定的规范性。苗医认为人体患病与不良的自然环境、气候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日、月、寒、暑、风、霜,雨、露、雾都可酿制风毒、气毒、水毒、寒毒、火毒等毒气侵犯人体而致病;另有饮食不调、意外伤害、劳累过度、房事不节、情志所伤、先天禀赋异常等也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苗医有“病有一百单八证”的说法,有将一百单八证分解为“三十六经、七十二证”、有叫“三十六证、七十二疾”、或称“四十九证、四十九翻、十丹毒”。苗医是根据各种疾病的某些共同属性而将疾病进行归类,分为经、证、翻、龟、小儿胎病、新生儿抽病、丹毒、疔、癀、花、疮等类。苗医认为毒、亏、伤、积、菌、虫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种因素,而这六种因素归根结底都要以毒害力的方式才能致病。因这六种致病因素,苗医素有“无毒不生病”之说。

二、苗医的临床诊断

诊病主要是考察以下三方面:1、观察气魄的动态,皮肤的颜色,精神的变化,以及体温,脉搏,呼吸,心跳,血压,语音,反射等方面的异常,以对认定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预后提供参考资料。2、观察人体的汗水,浆液,血气,排泄物,代谢物,病理产物,病原体等致病物以及各组织的实质等,以索取致病的物质证据。3、观察病人外在和内在的物质结构变化情况,如察指纹、舌象、目色、鼻窍、咽喉、耳道、肛门、尿口、性器、淋巴、炎肿病灶、筋骨皮肉、内脏的形态结构变化等,以对诊病提供结构学的依据。通过一分为三的考察,再把有意义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三、苗医的治疗方法

苗医所称的“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是他们治病的两大法则,具体治法则分内治法和外治法。常用治疗法则包括:赶毒法,败毒法,攻毒法,止痛法,冷疗法,热疗法,提火法,退火法,止泻法,健胃法,帮交环法,补体法,表毒法,退气法,止塞法,解危法。这苗医治病的十六大法,是针对十六种病候而立。赶毒法治疗积毒病候,败毒法治疗雄毒病候,攻毒法治疗恶毒病候,止痛法治疗疼痛病候,冷疗法治疗急热病候,热疗法治疗急冷病候,提火法治疗内冷病候,退火法治疗火毒病候,止泻法治疗泻肚病候,健胃法治疗胃弱病候,帮交环法治疗交环不和病候,补体法治疗亏损病候,表毒法治疗风冷气水毒草病候,退气法冶疗气壅病候,止塞法治疗外漏病候,解危法治疗危急病候。

四、苗药的用药特色

苗医用药多是植物药、动物药及少量矿物药。药的特征归纳起来有热、冷和不热不冷三种;热药可治冷病,冷药可治热病,和药可补体质、治亏损病。药物的“结构素质”决定药力及药性。苗药对采制有一定要求。植物药在有效成分富足时采集。矿物、金属宜剔净杂质。药物制作包括一般加工、炮制、提炼、合成及剂型改革等。苗医用药配方有两个法则,配单不配双及三位一体。配单不配双,就是只用1,3,5,7,9之类成单的药物种数配方,而不用2,4,6,8之类成双的药物种数配方。三位一体,就是领头药、铺底药、监护药三类药物共组成方。领头药,是针对病情起主要作用的药;铺底药,是对领头药有相资作用或对身体有补益作用的药;监护药,是缓解领头药、铺底药的劣性和毒副作用,督促共达病所的药。这三类功用药与别的药物共配成方,形成三位一体,才能发挥药物的良好疗效。在选药配方时,在选药上、用药分量上、制作方法上以及服药方式、禁忌事项等方面,都要注意发扬事物之间的良性关系,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苗医外治与预防

苗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造了简便、廉价的治疗方法。常见外治法如下:放血疗法、刮治法、爆灯火疗法、生姜叭法、气角疗法、滚蛋疗法、发泡疗法、佩戴疗法、熏蒸疗法、火针疗法、抹酒火疗法、烧药火疗法、纸媒筒疗法、刮脊抽腿疗法、拍击疗法、外洗疗法、药针疗法、化水疗法、饮食疗法。预防方法,苗医发展史上确实存在一段较长的“巫医合一”的时期,由于这一特点,苗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上有其独特之处。比如苗医外治法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巫术,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但是,它们已经完全脱离了巫术的内容和形式。这些治法不但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且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苗胞常利用节日或农闲时间,以家具或农具作体育运动器材,举行拳、棍、刀、弩、叉术,及板凳舞、猴儿鼓等项目比赛或表演,既娱乐了情志又锻炼了身体,起到了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

解放后,苗族医药学也相应有所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各地都认真地对苗族医药学进行发掘整理,取得可喜成绩。当前是我国发展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的大好时机,希望致力于研究苗医苗药的同仁,实现邱德文院长开发十大苗药的夙愿。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4.19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