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藏意说  ——中医说文解字之五十七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4-04-01 10:21 阅读量887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中医脾藏意说

——中医说文解字之五十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宋) 

醉翁之意不在酒最早出自于欧阳修《醉翁亭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省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意字源流和演变

意,形声和会意字,根据现有材料,此字最早形体见于战国秦睡虎地竹简,一说始见于西周金文。从小篆到隶书、楷书,字形都比较固定:上部是“音”字,下部是“心”字。意的构型含义有二:1、形声字。上部的“音”表声;下部的“心”表义,“意”最初之义是指心中有所思。2、会意字。“音”字一说是在“言”字的基础上加一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以说明“音”是口里发出的“声”。“言为心声”,“言”只能是“声”,而不是“音”,即“声”和谐合拍、富于节奏、成就乐谱文章,方能成为其“音”。可见“音”反映的是心之曲,是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因而更含蓄、更细腻、更委婉,人们往往只能意会而难于用语言来表达。这就叫做“意”。所以,既然有“言为心声”之谓,则自然有“音为心意”之说。音,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篆文=(音,声)+(心,情感),表示文所包含的情感。造字本义:心声,心念。《说文解字》:“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二、意的生理和病理

脾位于人体中焦,在横膈之下的腹腔内。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统血。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对饮食营养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只有脾气强健,则运化水液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方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亦就防止了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意有“思考、思虑、意念、灵感”的意思。中医认为脾在情志主管“思”,只有思考了才会有意念、灵感的产生。脾为消化系统的主管,后天之本,是产生气血的基础。只有脾胃消化功能好,气血化肾就充足,脑才有足够的气血供养,思维才清楚。如果脾胃虚衰,气血生成不足,脑失营养,则“意”不灵。

欧阳修自号醉翁,年迈又号六一居士。有客人问他:“六一,是什么意思呢?”欧阳修回答:“我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人不解道:“这是五一了,怎么说是六一呢?”欧阳修:“以我这个老翁,终老在这五物之间,这难道不是六一吗?”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4.1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