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葛西潘百越岭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4-03-29 14:44 阅读量1117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东葛西潘百越岭

冲虚古观会仙桥,筑灶炼丹著书妙。

东葛西潘百越岭,悬壶济世有奇招。

救人拳拳须用心,鹿鸣呦呦黄花蒿。

无为自化顺自然,清静自正祥和道。

                            ——许建阳题记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边界处。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多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岭南的南部与北部温差较大,冬天一般只有北部降雪,南部极少降雪。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岭南文化是由本根文化(即语言认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迁的北方文化)、海外文化(即舶来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组成,其内涵丰富多彩。近代相继出土大量的文物,实证了岭南在秦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岭南中医药学与中原医药学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中医药学在岭南独特地理气候条件、人群体质情况下,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运用的产物。特别是晋唐时期,岭南地区中医药开发与发展取得很大进步。岭南中医的东葛西潘是什么?东葛指粤东罗浮山的葛洪,西潘指粤西茂名的潘茂名。

葛洪(283年—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所著《抱朴子》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开启了改变岭南瘴地气质的篇章,栖隐罗浮山的18年间,他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至今仍保存的有《神仙传》《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等医学著作。他带来的中医药文化,在岭南生根破土,萌芽成长。诺贝尔奖“青蒿素”治疗疟疾受其启发。葛洪是将中原医药学全面、系统引入岭南的第一人,堪称“岭南医祖”。

潘茂名(290—373),粤西地区俗称“潘仙”,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人。隋朝设立茂名县,是以潘茂名姓氏命名,以姓设州、以名设县,在中国历史上,潘茂名是唯一。潘茂名拜谒求教于茅山道士张玄宾。成归来后,穿越岭南,经高郡主山,便选择在此隐居修炼,悬壶济世、炼丹制药、驱瘟除瘴、救治百姓、普济众生,贯穿他80多年的传奇生涯。潘茂名倡导“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观念;笃信阴阳五行,宣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心为和”的理念;笃行“以民为本”“济世救民”的思想。因其人格魅力及精湛医术、道教文化影响后世,成为粤西传奇人物,岭南仁医道教的先驱。

岭南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岭南中医沙河学派同仁,来自五湖四海,悬壶济世,出类拔萃,以守正创新精神,愿为共同促进和发展岭南中医沙河学派建功立业。中医岭南沙河学派朗所创办朗麓书院宗旨,以“仁心仁术,至诚至精,博爱博意”为教学指南。沙河学派理论上,倡导中医辨机论治;诊断上,重视望闻问切查;治疗上,主张理法方药(穴)术一线贯通;处方上,强调君臣佐使守;针灸上,创立“五虎擒羊”系列针法等。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3.29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