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河学派的三重境界
怀仁心仁术之志,
具至诚至精之能,
达博爱博意之境。
——沙河学派宗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即“立、守、得”三重境界。
《西游记》里,唐僧有三个徒弟:悟净、悟能、悟空。一路降妖除魔,悟透了“能、净、空”三种道,戒掉了“贪、嗔、痴”三种念,悟净:戒掉情绪,守得静心;悟能:戒掉欲望,修得慧心;悟空:戒掉执念,赢得佛心。达到“戒、定、慧”三重境界。何止是唐僧,任何一个向着前方迈进的人,都该懂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看远(才能览物于胸);看透(才能洞若观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另外,还有许多三重境界:求、修、给。做得到;做得细;做得妙。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心中无剑。
岭南中医沙河学派的三重境界。医者,生死攸关,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者,医德医术两端也。医德:仁心—至诚—博爱;医术:仁术—至精—博意。沙河学派同仁,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怀仁心仁术之志,具至诚至精之能,达博爱博意之境。
第一境界,怀仁心仁术之志。
1、释义: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2、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涉乎仁心者必宜断之以成性。”。
3、“注解:“仁”是中国古代人文科学中有关社会属性的“人”的个体素养及人际关系所应推崇的最高典范,是道德的极致,儒家最为推崇,是人类自发的善良,比如,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医者的“仁”比起儒家的仁,更加客观,倾向实际,比较符合当今的医学伦理学研究范畴。主要讨论的是医生个人的职业道德,对待患者及家属的态度等等。中国儒家学认为:“无以仁心,不可为医”,指出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者生命攸关。医者,仁和术的结晶。医乃仁术,以人为本,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医术,精益求精。
第二境界,具至诚至精之能。
1、释义:①至诚是指极其真挚诚恳的心意,至诚是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至诚无息,至诚无妄。②至精,乃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也指其他精妙绝伦的人或事物。
2、出处:至诚,出自于《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曰: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至精,出自于《吕氏春秋·君守》:“天无形而万物以成,至精无象而万物以化。”《淮南子·主术训》:“至精之象,弗招而自来,弗麾而自往,窈窈冥冥,不知为之者谁,而功自成。”《易·系辞上》:“《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汉书·律历志上》:“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溼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於士君子之行。
3、“注解:至诚是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至诚无息,至诚无妄。最仁义最博爱。表现为极致的意思。“为人至诚,为业至精”,“为人至诚”,就是以诚修身,以诚做事。“为业至精”,就是精益求精,高标准做事。
第三境界,达博爱博意之境。
1、释义:博爱,广泛地关爱所有人。博意,实施医术应极其慎重。
2、出处:博爱,出自于《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医者意也”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或谓曰:‘公医术若神,何不著书以贻将来?’胤宗曰:‘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又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许胤宗强调行医治病,贵在思考,而语言文字的表达力是有限的。
3、“注解:“医者意也”的含义,早在《内经》中就有明确的提示,《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可见其中所说的意,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与对事物所显示的思维活动。故“医者意也”之“意”实际上与心、意、志、思、虑、智等思维活动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用心思虑曰意,随机应变曰意,判断推理曰意,医患沟通曰意。唐代孙思邈说:“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以医技普济众生,给每一个生命以活着的尊严,这一切需要医者高明的医术与对病人高度的责任感。
大沙河发源于阳台山,沿流深圳湾入海。它联络阳台山、塘朗山森林生态系统与深圳湾海湾生态系统,成为深圳最靓丽的“城市项链”。葛洪(东晋)罗浮山著书修道,滋养启迪后人。他将中原医药学全面、系统引入岭南的第一人,誉为“岭南医祖”。葛洪乃岭南中医沙河学派鼻祖。中医科中药房同仁来自五湖四海,悬壶济世,出类拔萃,以守正创新精神,愿为共同促进和发展岭南中医沙河学派建功立业。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