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桂花供酿酒——赤小豆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4-03-09 12:24 阅读量701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红豆桂花供酿酒——赤小豆

鲫鱼潮退余溪卤,牡蛎廧高结海沙。

红豆桂花供酿酒,槟榔蒌叶当呼茶。

                              ——刘崧(明)

说到红豆,一般会想起王维的《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大致有三种植物:1、海红豆,一种常见的装饰性植物,不作药用;2、相思子,一种含有毒性的清热解毒药;3、药食两用的赤豆、赤小豆。宋代名医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朱肱治伤寒从经络立论。着重六经方证的定位与定性题目的阐发,指出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对《伤寒论》的整理和阐释有重要的贡献。其《朱氏集验方》中记载一则案例:宋仁宗年间,皇帝赵祯觉两腮发酸且隐隐作痛,发现肿胀,急召御医,御医诊为痄腮,乃是风湿病毒之邪所致,以普济消毒饮内服,如意金黄散外敷,不料几日后病情渐重,症见恶寒,发热,呕吐,两腮肿痛坚硬,张口困难,各御医惊乱而举棋不定,会诊各执己见,上大怒,急下诏贴皇榜寻天下名医。道士赞宁用赤豆若干研细末,以蛋清调成糊状,美名万应鲜凝膏,三天后帝愈。帝询问此神奇膏药为何药,赞宁答道:无他,唯赤小豆也。从中可见赤小豆之神奇效果。

一、赤小豆性味归经

赤小豆,又称“猪肝赤”“相思”“血豆”“朱赤豆”“米豆”等别名。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入药。赤小豆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赤豆国内大部分地区均产。赤豆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之中,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之功效。主治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身体消瘦之人忌食。赤小豆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等多中成分。现代研究具有抑菌、利尿、抑制精子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赤小豆配伍运用

临床上赤小豆常用配伍:1、配赤茯苓,赤小豆性善于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肿,又能清热解毒、行血排脓而消肿;赤茯苓入血分,善于清利湿热;2、配当归,赤小豆清热利水而解毒、活血排脓而消肿,性善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肿消;当归活血行瘀,使热去湿除则出血自止;3、配连翘,赤小豆清热利水、散血消肿;连翘泻心经客热,去上焦诸热,并有解毒散结之效,故称“疮家圣药”。合用既能解心经之火,又利湿热而解毒;4、配白茅根,赤小豆甘酸性平,善于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肿,并能清热解毒;白茅根甘寒凉润,能清血分之热,有利水通淋、导热下行之功。二药合用,在增强利水消肿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凉血通淋之功;5、配麻黄,二药均可利水,但赤小豆清热利湿而消肿,并能解毒;麻黄宣畅肺气下达膀胱而利水,相配有宣肺利湿清热功效;6、配商陆,赤小豆清热利水,商陆排泄水湿,相配有逐水除胀作用,常用于水肿胀满等证。

红豆范围比较广,赤小豆、赤豆、相思子、海红豆等被称为红豆。我们用来食用的是赤小豆和赤豆,赤小豆药食两用,被称为“祛湿第一豆”。

许建阳

于朗麓书院

2024.3.9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