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疗八法之清法
——中医说文解字之四十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宋)
成语月白风清。形容夜景清幽美好微风清爽,月色皎洁。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苏轼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姊妹篇。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文章前面记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古文观止》评曰:“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类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一、清的源流及演变
清,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战国文字、篆文之字形从水、青声。从水,表示与水相关;青声,表示音读。隶变作,楷定作清。在六书中属于形声。金文、战国文字或于青声之下增益口形,与字义无涉,乃古文字之通例。本义为水清澈貌,与“浊”相对;引申为高洁、清静、清楚、廉洁等义;又用为动词,如清除、使清醒等;又用为古地名、水名、朝代名等。《说文解字》:“清,朖(朗)也,澂水之皃。”《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如高洁、清静、清楚、廉洁等义,皆其引申。又用为动词,如清除、使清醒等。又用为古地名、水名、朝代名等。天地玄黄的时间源头,“清”终结了宇宙的浑浊,劈开了有序的世界。它的最初含义便是“洁净”“清澄”“无浊”。伴随“清”的内涵逐渐丰富,它的文化触角,也延伸至生活、哲学、审美和政治范畴。
二、清法的临床运用
清法,就是用寒凉性质的方药,以达到退热降火的一种疗法。因为热病的症状十分繁杂,清法在运用上,也可归纳成清气凉血与热开窍两类。1、热气凉血,热病的病候分类,有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当邪入侵至卫时,可用辛凉发汗法(辛凉解表);表邪全解、裡热炽盛,表示热在气分,可用清泄气热法治疗;如再入侵到营分;或入侵血分的症状时,必须採用清营凉血法来治疗。2、清热开窍,适用于热入心包、热极生风等病症。此外,清法不只用于外感热症,也广泛地用于内伤杂症。清法也可与其他相配合,如与汗法配合,是为清解法;与下法配合,则清下法;与补法配合,称为清补法;也可与温法配合,成为温清合一,可治寒热错综複杂的疾病。临床使用,必须注意凡是虚寒体质、食欲不振、大便塘潟的病人,应该谨慎使用,以免造成反效果。产后,大病后,由于体质虚弱,即使有热症,也要慎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
许建阳
于学苑1098
20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