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桑曾说玄中妙 寒门发表是柴胡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3-10-22 11:21 阅读量1072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常桑曾说玄中妙 寒门发表是柴胡

频能通汗信柴胡,亦是于君想报珠。

传闻治嗽更多活,岂止飘零一老夫。

                              ——赵蕃(宋) 

《封神演义》是一本流传广泛,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中国传统神话小说,对民间信仰及民间戏曲和民间传说影响较大。该书描写武王伐纣的历史神话。其中二郎神(杨戬)大家印象极深,他职位不高,但正气满满,是力挽狂澜的角色,屡屡在危难中支撑大局,堪称完美,被姜子牙评为“智勇双全,功高千古”。在第五十八回“子牙西岐逢吕岳”中,描写时值西岐发生瘟疫,二郎神奉命寻药,找到神农。“神农出得洞府,往紫芝崖来,寻了一遍,忽然拔起一草,递与杨戬:‘你将此宝带回人间,可治传染之疾。若凡世间众生遭此苦厄,先取此草服之,其疾自愈。’杨戬接草,跪而启曰:‘此草何名?留传人间急济寒疫,恳乞明示。’神农道:‘你听我有偈为证。’”,“此草生来盖世无,紫芝崖下用功夫。常桑曾说玄中妙,寒门发表是柴胡。”神农就用以上四句偈语进行了回答。

偈语中所谓的“常桑”亦即“长桑”,他是扁鹊的老师长桑君。长桑君曾经解说过柴胡治病之玄妙。神话传说并非皆虚妄。史实中确有柴胡治疫的记载,如《宋史·五行志》卷十五:宋高宗赵构在绍兴二十六年时,曾专门指示用柴胡制备药物,“高宗出柴胡制药”,来应对临安之地的疫情,“活者甚众”。在《宋会要辑稿》中记载了宋高宗赐药的情况,其中提到了小柴胡汤。

一、柴胡的性味功效

柴胡,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是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柴胡原名以“茈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茈”字古通“紫”,汉代以后转通“柴”,故后世通称此药为“柴胡”,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考历代本草,柴胡古代产区主要为陕西、河南。张仲景以其组方,创立了以小柴胡汤为代表等数首经方。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和多糖等。此外,尚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体作用,对肝脏、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二、柴胡的配伍运用

柴胡一药,具有轻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点。既能透表退热、疏肝解郁,又可用于升举阳气。在临床上是一味既可用于实症,又可用于虚症的药物。由于配伍不同而可发挥它各种不同的功效。

1、配黄芩:柴胡升肝气,黄芩苦寒降胆热,一升一降,解少阳邪热,疏肝利胆;2、配白芍: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肝敛阴,一散一敛,疏肝和血;3、配枳壳:柴胡疏肝解郁而升清,枳壳行气消积而降浊。一升清,一降浊,气机得调;4、配羌活:柴胡升阳散表泄热,羌活散风,和解退热、祛风湿止痛;5、配青皮:柴胡疏肝解郁而升,青皮破气疏肝而降。相配一升一降,畅达气机;6、配薄荷:柴胡升散解郁,薄荷凉散舒肝,养气血而舒郁;7、配甘草:柴胡疏理肝气而解毒,甘草补脾缓急而解毒。

伤寒尤妙小柴胡,烦暑最宜淡竹叶。还有一副著名的春联写道:“避暑最宜深竹院,伤寒当用小柴胡”。《本草经集注》称:“柴胡疗伤寒第一用”。但越是应用范畴广的方药,就越容易滥用,近代名医蒲辅周有“和而勿泛”之训,颇为中的。

许建阳

于耕耘学斋

2023.10.22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