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辨药性创立中医药学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3-09-25 11:41 阅读量1074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神农尝百草辨药性创立中医药学

                      手托引路花蕊鸟,

                      四气五味赭鞭妙;

                      脏腑经络獐狮晓,

                      神农定性尝百草。

                            许建阳题记  

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故称为炎帝。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现有六地之争: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至于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没有定论,事实上炎帝是一个神化了的人物,它代表的是远古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改造自然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炎帝”和“黄帝”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被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中国人也称为“炎黄子孙”。炎帝神农氏“以姜水成”,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如今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

炎帝神农氏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了促使人们有规律地生活,按季节栽培农作物,炎帝神农还立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炎帝还是中国教育的始祖。特别是神农尝百草,创立中医药学。

《淮南子》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路史.外纪》亦云: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害,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韩非子·五蠹》:“民食蛤,腥躁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关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此事一直感觉有些不妥,怎么硬生生尝试百草是否有毒?药效归经如何?功效主治怎样?应该有些辨别药性的工具。

古籍中有些记载西汉的《史记》实录:“神农氏以赭(zhe)鞭鞭草木,始尝百草。”注释:1.赭鞭:相传为神农氏用以检验百草性味的赤色鞭子;2.鞭:鞭打。《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说:“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

宋代郑樵的《通志》讲:神农尝百药之时,“……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其所得三百六十物……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宋代罗泌《路史》云:炎帝神农氏“磨唇鞭茇(ba),察色嗅,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jing)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注释:1.磨唇:用嘴尝;2.鞭茇:用神鞭打草根;3.色:用眼睛观察颜色;4.嗅:用鼻子辨别气味;5.旌:标明。

尝药辨药相传神农托着花蕊鸟,采集各种本草根;捕捉各种飞禽走兽,挖掘各种石头矿物,小鸟先尝,然后再亲口尝,观察,体验它们在身体里各走哪一经络,各是功效性能,各治哪样疾病。

另相传,神农采药时在一座山里得一奇兽——獐狮。它周身像水晶般透明,能吃百草和百虫,各种药性均可通过观察它的肺腑、经络而一目了然。故有“药不过獐狮不灵”的说法。从这些描述看出,神农氏应该是先由花蕊鸟和獐狮验证后,再尝药物的“气”和“味”,以及身、口的感受,来辨别药性。所以,才有目前中医药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

许建阳

2023.9.25

于学苑1098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