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一炷胜龙涎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3-09-03 11:15 阅读量1214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黄连一炷胜龙涎

当处心安即洞天,黄连一炷胜龙涎。

闲房幸自无人到,谁放白云来枕前。

                                  张镃(宋)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歇后语是怎么来的呢?据记载,明代学者王阳明在教导弟子时曾说过:“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苦时,还是你自吃。”(明·王阳明《传习录》)。后来有人觉得,苦瓜产在南方,北方人比较陌生,用苦瓜做比喻,很多北方人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况且,相比苦瓜来说,黄连才是真正苦得出奇,于是,就把苦瓜改成黄连,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没想到这么一改,果然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这句歇后语就这样历经数百年广泛流传了下来,黄连也因此成了苦味的“形象大使”。

一、黄连的性味归经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味连、川连、鸡爪连等。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自古以来四川为主产地。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可治急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吐血、痈疖疮疡等症,为治痢止呕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阿米巴、抗炎、抗腹泻作用,对心血管具有解热、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作用,抗溃疡作用适合人群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药用禁忌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二、黄连的配伍运用

黄连常用药对:1、黄连配吴茱萸:黄连苦寒直折肝火上炎之势;吴茱萸辛温,同类相求,引热下行,开散郁结,平肝制酸,吴茱萸辛温而用治肝火之证是“去性取用”和反佐的配伍形式。两药合用,黄连多而吴茱萸少,辛开苦降,则可泻肝经痞热,使热从下达,有清泻肝火之效。李时珍曰:“一冷一热,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而无偏胜之害。”2、黄连配阿胶:黄连能降泻心火,燥湿解毒,阿胶能滋阴养血止血,一性刚以祛邪,一性能柔以护阴,刚柔相济,补泻兼施,合用有泻火养阴之效,中医称“泻南补北”法。3、黄连配细辛:黄连苦寒,清热解毒,泻心胃之火;细辛升散走上,祛风止痛。二药伍用,以细辛之升散,引黄连直达病所,共奏清热解毒、泻火、消炎、止痛之功。4、黄连配石膏:黄连苦寒,善泻中焦之火;石膏甘寒,能解肺胃之热。二药伍用,胃热分消,火不冲逆。治疗胃热呕吐。5、黄连配栀子:黄连、栀子均属苦寒之品,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药配伍,相须为用,肠胃清则腹痛减,湿热除则热痢止。

临床常用方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黄连、黄芩、黄柏、山栀。治疮毒。香连丸《和剂局方》:黄连、木香。治下痢腹痛,里急后重。左金丸《丹溪心法》:黄连、吴茱萸。治吞吐酸水。

赵瑾叔(清)编撰了一本《本草诗》,每药一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对黄连的描述:“黄连鸡爪重川西,作颂江淹有品题;脏毒疮疡除痛楚,心疼蛔厥止悲啼;木香共用肠无痢,人乳同蒸眼不迷;试问苦寒谁可制,盐汤姜汁酒和醯。”七言律诗虽短,却将黄连的形状、产地、功效、主治、炮制、配伍、禁忌、典故等丰富的内涵,一一扼要地加以囊括。

许建阳

于朗麓耕耘学斋

2023.9.3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