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远望君不见,淮南细草迷苍烟——细辛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3-08-20 10:41 阅读量1231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重楼远望君不见,淮南细草迷苍烟——细辛

                    区区余心最念子,

                    空对黄昏江月圆。

                    重楼远望君不见,

                    淮南细草迷苍烟。

                            孔平仲(宋) 

“细辛”最早的名字叫“散寒草”,为什么更名“细辛”呢?古代有一位老郎中,收了一个年轻徒弟,年轻人活力四射,吃饭快,走路快,说话快,办事快,就是心不细。一次救治“温热病”的病人,让取“清凉药”,他确粗心的取来“散寒草”,病人服后心如火烧,喉溃舌烂,眼红口干。幸亏被老郎中及时发觉,避免医疗事故。又有一次,老郎中给潮热病人治盗汗咯血,徒弟又取来“散寒草”错药,结果病人病情加重,及时救治病人才转危为安。此后,老中医将“散寒草”改为“细心”,为了使徒弟看到药名细心慎重,不再粗心大意。后来医生认为“细心”不像中药名字,便改名为“细辛”。这个辛字按中药性能“辛甘酸苦咸”五味起名,“散寒草”味辛,改名“细辛”了。

一、细辛的性味归经

细辛是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细草、小辛、散寒草、万病草、独叶草、金盆草等,细辛的产地主产于我国的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所产的细辛,质量方面为最优,中医也习惯的称为“辽细辛”。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川谷。”细辛被世界自然联盟保护收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

细辛又称升阳之冠,逐水之龙。细辛全草药用,性味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本品性温香窜,通窍散寒,善于散少阴经寒邪,既能解表,又能温里,对寒性或寒湿头痛、关节痛有特效。为引心经药。细辛有毒主要是现代药理学,含有挥发油中含有毒成分,称为黄樟醚。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对呼吸系统的抑制,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细辛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反藜芦。

二、细辛的临床配伍

临床上,细辛是常用药,一般多配伍应用。1、配防风:防风甘辛性温,辛温散风,甘缓不峻,为祛风胜湿通用之品。二药相合发散力胜;2、配麻黄:麻黄辛苦性温,辛散苦降温通,善能开宣肺气。肺合皮毛,主一身之气,又能通调水道,为肺经专药;3、配白芷:白芷辛可散风,温燥除湿,芳香上达,有通窍除风、散寒止痛之效,更兼活血通经,消肿排脓之功;4、配附子:附子大辛大热,通行十二经,峻补下焦之元阳,攻逐在里之寒湿,外达皮毛,内温脏腑,回阳复脉,补肾壮阳,散寒止疼。二者配伍,治疗阳虚感寒及风湿痹痛效尤佳;5、配羌活:羌活辛苦性温,辛能上升发散,苦能降泄燥湿,温能散寒通利,二药合用,发散力强;6、配五味子:五味子酸温,五味俱备,唯酸独胜,虽日性温,然温而能润,上能收敛肺气而止咳喘,下能滋肾水而固涩下焦,内能益气生津,宁心止烦,外能收敛止汗。二药合用,一酸一辛,一开一合,一升一降,调节肺气升降开合;7.配石膏:生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止渴除烦,内清肺胃之火,外解肌表之热,为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要药。二药合用,一寒一热,生石膏大清胃火,细辛散寒止痛,用于胃火牙痛,相得益彰。

三、知常达变话剂量

中医业内有一种说法:“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细辛的用量探讨。当代中医药典中将细辛的用量定为不得超过3克,但在宋以前,本草著作及方书中对细辛用量与其他常用中药一样,并无任何限制,特别是汤剂。“细辛不过钱”此说法,始于宋·陈承撰写的《本草别说》,但原书已佚失。据《本草纲目》记载,“承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自此,一说便演绎至今,成了医家金科玉律。其实《本草》中所言细辛不过钱也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单用”,即单味用,其次是“用末”即作散剂服。仿若用于汤剂再加入复方、则又当别论。近代医家章次公在《药物学》中也说:“细辛不可多服,自是正论,但谓用至一钱,即足以致气闭,则又不尽然。此仅可以论‘末药’,而不可以论‘汤药’。细辛入汤剂,钱许无妨,编者之经验如此,决非虚语也。”

总之,细辛多用于治疗寒证,应与他药相伍,不可单用,需要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并延长煎药时间,以减少其不良反应,临证时只要牢记“用末不可大剂量,大量必须入汤药”的原则。

许建阳

于朗麓学斋

2023.8.20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