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淫之寒邪
——中医说文解字之二十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宋)
成语“一寒如此”出自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字叔,有才,很穷,投魏国中大夫须贾为门客。一次他随须贾出使齐国,回国后却受毒打几乎致死,被弃入厕所。他苏醒后逃到秦国,改名换姓(张禄)当了秦国的宰相。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叔故意穿上破旧的衣服来见他。须贾不知,对他说:“范叔一寒如此哉!”并便将一件厚绸袍送给了范叔御寒。(“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后来,须贾到了秦相府,这才知道张禄就是范雎,赶快下拜请求范雎的原谅。范雎念在赐袍的份上,尽弃前嫌原谅了须贾。后来,就用“一寒如此”来比喻人贫困潦倒到了极点的寓意。关于寒的成语还有很多,如,冰冻三尺,非一曰之寒、嘘寒问暖、岁寒三友、暑来寒往、料峭春寒等等。
一、寒字的起源和含义
寒,会意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由三个部件构成:外部是屋子的侧视形(宀);中间是人形;人周围是四堆草形。辨形审义,字的形体含义是:人躲屋内,蜷卧草上(人的四周堆满了草),这就把寒意表达出来了。金文的“寒”字,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冰块状,更突出了天寒地冻的含义;人下增加了脚(“止”),脚是最容易感受寒冷的,所以特别夸张。后来这个字发展至小篆时,“人”下的脚被简省掉了,室外的冰块也变为“仌”(“冰”的古字)形了;可“屋里睡人脚下冰”的形象还依稀看得出来。然而,经过隶变以后,“寒”字形发生了较大变化:隶书,屋子变为宝盖头“宀”;卧人变为草堆下的“人”了;冰块变为“人”下的两点了。楷书发展为现代的“寒”字。《说文解字》:“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薦覆之,下有仌。”
二、寒邪的属性和特点
中医认为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寒邪的致病特点: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阴盛则寒,故寒邪属于阴邪,感受寒邪,最易损伤阳气;2、寒邪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寒邪易引起“痛痹”。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3、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正如《素问·举痛论》曰:“寒则气收”,“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缩蜷、绌急,即为寒邪所伤,经络、血脉收引而致。
许建阳
于学苑1098
202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