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麻黄
无叶小草,虎狼药称。
发汗用茎,止汗用根。
一朝弄错,丧命神分。
——民谣
虎狼药称呼,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薜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有副作用的药一般都属于虎狼药,归于大毒的范畴。不懂中医而使用中药,是人祸不是药祸。麻黄拥有着3000年历史,身上背负着一个特殊的称谓——“虎狼药”,麻黄有人称它为天下第一峻药,所谓峻药就是猛烈的药物。学过中药的都知道,在所有《中药学》教材放在第一味药讲,《中医方剂学》第一个方子是麻黄汤。
关于麻黄还有一个小故事。很久以前,一名医带徒,出师临行前,师傅叮嘱:“有一草名无叶,根、茎用处异之,茎为发汗,根为止汗,一朝弄错,必出人命!”回答:“明白!”各自行医。数月过去,弟子接诊一患者,咳喘多日,脸色发白,虚汗不止,用无叶草茎,服药后,患者亡矣。家属将徒弟告上县衙。县令传名医,问是否告知徒弟无叶草根、茎用处之异。师傅答曰:“已详细告知。”再问徒弟,也承认告知。县老爷判徒弟有罪,收监三年。徒弟刑满,寻师认错,并痛改前非。徒弟再无用药之误,每当使用“无叶草”时就更加小心。由于“无叶草”使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将之起名叫做“麻烦草”,又因这草的根是黄色的,为了好记忆又改叫“麻黄”,麻黄一名流传至今。
麻黄,别名:麻黄, 龙沙, 卑相, 卑盐, 草麻黄, 麻王。为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经、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主治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临床上常见相关配伍:1、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2、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3、麻、桂与白术相配,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4、与石膏配伍,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现代研究: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均主含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等多种生物碱成分,尚含挥发油等。有发汗、平喘、止咳、祛痰、解热、镇痛、抗炎、利尿、抗病原微生物、兴奋中枢、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等作用。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麻黄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喘咳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麻黄。而且,麻黄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者慎用麻黄。
文献相关论述:1、《汤液本草》:“夫麻黄治卫实上药,桂枝治卫虚之药。”;2、《本草经疏》:“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3、《本草通玄》:“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4、《药品化义》:“麻黄,为发表散邪之药也。但元气虚及劳力感寒或表虚者,断不可用。”;5、《本草正义》:“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
总之,麻黄为发散第一药。虽然有得伤寒后有汗桂枝、无汗麻黄之说,患者应遵医嘱使用为宜。
许建阳
于朗麓学斋
20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