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导长驱效最神——大黄
大黄猛烈号将军,直导长驱效最神。
拨乱却教重反正,推陈还可复添新。
积瘀欲去生乃妙,疮毒能消熟更纯。
病发阴阳医错下,结胸痞满岂无因。
——赵瑾叔(清)
中药大黄,味苦寒有毒,入脾胃肝大肠四经。禀地之阴气独厚,得天之寒气独深而生。味厚则发泄,故其性猛利,善下泄,推陈致新无所阻碍,所至荡平,有戡定祸乱之功,故号将军。
大黄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公元753年由鉴真传人日本,后传于朝鲜、意大利及欧洲各国,俄以大黄为上药。清赵翼《檐曝杂记》中载,由于某事违约,禁大黄,勿出口,俄遂惧而不敢生事。俄人复而为请。在临床上,清代袁枚曾患痢,用参芪疗之,病反加剧。其老友张止厚馈赠以制大黄,袁排众议毅然服之,三剂而痊愈。中医学认为,下痢是由于湿、热等毒邪停留于肠中,导致肠道的功能失调。治疗时应审时度势,当邪气盛时,需要先给邪气以出路,只有在邪气泻出之后,才能考虑用温补法来调补肠胃。曾赋诗以谢云: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岂有鸩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胰吾。全家感谢回天力,料理花间酒百壶。
一、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大黄,别名生军、生大黄、川军、川大黄、锦纹大黄、西锦纹、绵纹、绵纹黄、大王、熟大黄。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苦,寒性味。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
大黄主治如下:1、积滞便秘: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3、热毒疮疡,烧烫伤: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4、瘀血诸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
二、临床运用注意事项
大黄相关论述:1、《神农本草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2、《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3、《本草纲目》: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黃疸,诸火疮;4、《药品化义》: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专攻心腹胀满,胸胃蓄热,积聚痰实,便结瘀洫,女人经闭。
大黄运用注意事项:1、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2、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3、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中医界有句谚语,叫“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是指人参为温热大补之药,大黄为苦寒大泻之药,人们喜欢滋补而厌恶大泻,不对证用药,人参也会害死人,但人们都不认为其有过错;对证用药,即使大黄救人无数,也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临床上,辩证精准处方用药得当,实际上大黄是一味非常有效的良药,真的可以在危急时刻救人一命,大黄一味号将军之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运用,切不可孟浪乱用。
许建阳
于朗麓学斋
20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