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说文解字中医系列之十六
瓦缶汲泉朝灌药,
羽衣蒙露夜朝真。
洒然物外清虚境,
呼吸淳元养气神。
范太中(宋)
诸葛亮对于中国人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三天三夜都讲不完,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出神入化。“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这首诗中,杜甫颂扬了蜀相诸葛亮治国治军,调节万机的雄才大略。人体中的肺就如同国家的宰相,《素问》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一、肺相傅治节源流
肺字,本义人和某些高级动物的呼吸器官,《说文解字》:“肺,金藏也。从肉、巿声。”上古衣蔽前,从巾,象连带之形是巿之范式。肉、巿两范式叠加。被肉遮蔽气所藏之内处所是肺之范式。
相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字形像用眼观察树木,本义是查看,即观察形状,加以判断。相又引申为占视,相字由观察、了解,再引申成了选择,由选择引申成了模仿。相字还有辅佐、扶助的意思。辅佐、扶助的意思原来是用“襄”字来表示的。后来就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相”来代替。《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
傅字,始见于战国金文,古字形从人(亻)尃声。傅本义是辅助、辅佐的意思,引申指辅导、教导、负责教导或传授技艺的人。《说文解字》:“傅,相也。从人尃聲。”相傅,古时指辅佐君王的宰相,如三国时期的蜀国宰相诸葛亮。
治,本义管理,处理。《说文解字》:“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从水、台声。”。节,形声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竹,即声。“节”本义是竹节,引申指木节,又引申指事物的分节、分段。因竹节的分段有一定的规律,又引申指法度、节操之意。“节”又引申作动词表示节制,特指节省用度。在古代还指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即使节。《说文解字》:“節,竹约也。”段玉裁注:“约,缠束也。”治节,即治理和节制。
二、肺藏的生理功能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于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于宗气的生成。宗气的生成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因而肺的呼吸功能健全与否,不仅影响着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盛衰。2、通调水道。即疏通调节体内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是由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3、肺主治节。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节人体的呼吸运动,使之有节奏地一呼一吸;二是随着肺的呼吸运动,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气机得以调畅;三是通过呼吸运动,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四是通过宣降协调运动,促进津液的输布与排泄。
三、肺藏的病理变化
肺居胸中,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性喜清肃,其气以下降为顺,故外邪袭人常先犯肺。因此,肺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异常、水液代谢失调、体表屏障功能失常,以及气的生成、血液循环障碍和某些皮肤疾患等。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肺气失宣或肺气失降,则呼吸出现异常,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若肺气不足,则呼吸微弱、气喘、语气低微;若肺气阻塞,则胸闷、呼吸急促、咳嗽、喘息。影响到宗气的生成和布散,失去对其他脏腑器官的调节作用,则会出现全身性的气虚表现,如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肺主宣发,不但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而且司腠理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不但将吸入之清气下纳于肾,而且也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因肺气能促进和调节水液代谢,所以有“肺主行水”和“肺为水之上源”之说。同时,肺为娇脏,属清虚之器官,不容异物。若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就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肿、无汗等病变。
宋代方回《漫兴》:“吐纳谁能较故新,更须大药锻金银。有诗传世书傅子,自是人间不死人。”肺为相傅之官,能对气血津液进行治理和调节,传统养生十分重视对肺功能的锻炼,如:气功、吐纳、炼气等,不绝于诗书。
许建阳
于深圳学苑1098
202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