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学说  ——说文解字中医系列之十一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3-02-02 16:41 阅读量558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中医阴阳学说

——说文解字中医系列之十一

天地斯文元未老,百年曾到岭南无。

偶观陈子云潭记,便是濂溪太极图。

龙马龟书千古在,青天北斗几星孤。

凭君着我西窗眼,卖免人间或老夫。

明·庄昶  

太极图称为“中华第一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又称为“阴阳鱼太极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阴阳太极图的含义,表达了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样的哲学观点。阴阳鱼,白鱼代表阳,黑鱼代表阴,意思是太极生两仪,阴阳又可相互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阴阳字的起源

阴(陰、隂)字最早见于金文,原属形声字,从阜从侌,左为形,右为声。其本义为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现代简化为“阴”,变成会意字。与“阳”相对。《说文解字》:“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汉字简化方案》用“月”(与“日”相对,表示没有阳光)代替繁体楷书字形中的“侌”(天空多云而没有阳光),另造会意字“阴”。

阳字,六书属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阳”字左边是“阜”(土山),有升高的意思;右边上部是“日”,下部是“T”,是祭神的石桌(或指树枝),表示太阳升到了祭桌的上方。金文在“T”的左下方加“彡”,表示阳光,变为“昜”,会意太阳升起,阳光普照,“昜”兼表声(右边是一盏明灯,明灯升高,光明至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小篆线条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楷书笔画化,“阜”变为“左耳刀儿”。简体楷书以“日”代正体楷书的“易”,成为通用的简化字“阳”。“暘”的本字,表示日光照耀。“阳”字的本义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即受光的一面;引申为太阳、阳光,又引申为温暖,还引申为明亮;又指古代的哲学概念,与“阴”相对;又有“外露的”“表面的”的意思。据《说文》:“阳,高明也”。

二、中医阴阳学说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数和逻辑不可分割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概念被古代医家从哲学领域引入医学领域,与长期积累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和疾病防治经验相结合,并被赋予了特定的医学含义,形成了具有中医学特点的阴阳学说。诸凡人体之禀赋、结构、功能以及疾病之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用药等莫不有阴阳之分,并以阴阳学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及相互转化等来阐释人体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用以阐述自然与人体“天人相应”的整体联系,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属性,凡属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暖的、明亮的事物或现象都属于阳的范畴;凡属于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事物或现象都属于阴的范畴。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后,将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将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许建阳

于学苑1098

2023.2.2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