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酒话屠苏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3-01-16 16:42 阅读量566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春节饮酒话屠苏

                先幼后长饮屠苏,

                爆竹声中瘟戾除。

                贺岁祝寿送暖春,

                辞旧迎新赤兔赋。

                      许建阳题记  

春节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视的佳节,它既代表新一年的开始,也是家人团聚的绝好机会,为了准备三十的年夜饭,人们准备各样能象征新年祝福的食材料理。如:饺子除旧又迎新,药食同源暖身沁。金黄春卷长寿面,青菜冬笋鸡鸭馨。橘子柚子葡萄子,红虾红蟹红鲤鳞。沾糖抹浆年糕美,山珍海味火锅锦。除了吃还有喝的,白酒红酒葡萄酒,诚挚椰汁苹果汁等,古人春节到底喝什么酒?

一、关于酒的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是酒文化王国,饮酒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70年代末,山东营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出土了一组成套的酿酒器具。本世纪初,在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中,发现其陶器曾经盛放过以稻米、蜂蜜和水果为原料混合发酵而成的酒饮料。这将人工制酒的时间推进到九千年前。近年辽宁朝阳市德辅博物馆,首次证明红山文化时期已经能够生产水果酒。《黄帝内经》记载:“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醪醴即为酒。自从酒产生的那天起,酒就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这种聚会便为春节这一盛大节日开了先河。到了汉代,“年”作为重大节日逐渐定型。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酒,其乐融融。唐代宫中守岁,常常大摆宴席,让侍臣应制作诗,歌舞升平。皇帝大臣如此,一般的骚人墨客是夜也往往饮酒赋诗。宋时不仅“守岁”,还有“馈岁”、“别岁”等花样,样样都离不开酒。明人沈宣有《蝶恋花·除夕》诗云:“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可见饮“分岁酒”,乃是古代除夕大餐的重头戏。

二、春节饮酒习俗

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即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酒。“椒”是玉衡星精,食用后走起路来都觉得轻快;“柏”则是一种仙药,食用后能驱祛百病,饮了这样的酒,自然身体通泰康安。喝椒柏酒的风俗,一直到南北朝都还很盛行。到了魏晋时期,过年所喝的酒增加了一种“屠苏酒”。世人普遍认为屠苏酒的配方出自华佗,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药王孙思邈也很重视屠苏酒的饮用。其书斋名为“屠苏屋”。正是经过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诸多名家所推崇,无数典籍所传载,以及民间千百年实践之口碑,久而久之,使过年饮屠苏酒形成了民风民俗。遍及全国各地和多个民族,朝野共之,代代传承。

古人十分重视酒礼,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没有一页不提到礼,没有一页不提到酒。酒与礼成了一对孪生兄弟。虽然现在人们不是那么讲究酒礼,但还是要注重最起码的酒礼,就是要礼让长者、尊者、贤者,饮酒要有节制,劝酒不逼酒,使畅饮不致大醉。古代春节时,人们喝椒花酒(椒柏酒)、屠苏酒以防瘟疫,同祝吉祥、康宁、长寿。

三、屠苏酒的由来

屠苏酒,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总之,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些地方,还传为神话,以为屠苏酒不但能防治百病,还可赐吉祥、降福祉之功。



许建阳

于学苑1098

2023.1.16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