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异也  ——说文解字中医系列之六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2-12-15 15:35 阅读量845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医者,异也

——说文解字中医系列之六

                橘生淮南是谓橘,

                长于淮北则为枳。

                叶果相似味不同,

                因人因时因地宜。

                        许建阳题记  

医者,异也。成语南橘北枳出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今对人类健康威胁最为严重的疾病,大多是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呈现出高度异质性的特点。针对这种状况,现代医学提出了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个体化诊断治疗,旨在发展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中国先哲精妙的概括为上乘天时,下接地利,中应人和。中医治疗疾病要根据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以及季节、地理环境以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的法则,又称三因制宜。这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治疗上的体现。   

一、异字本义

异(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奇特、奇异、奇怪;引申义有不同的、其他、别的等。异,象形字。《说文》:“异,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異”本像手持一物往头上戴的形状。“異”是“戴”字的初文。“异異”与“戴”本为一字,后来分化,义各有当,成为形、音、义各不相同的两个字。现代汉语所见的秦汉文字都比《说文》小篆近古,因此,现代学者怀疑许慎为了牵合其“从廾,从畀”的说法而谬改文字。现代通用的“异”见于《说文》卷三“廾”部:“异,举也。从廾,㠯声。《虞书》曰:‘岳日异哉。’”“異”与“异”语音相近,“异”字未见古文字形体,文献中用其本义的时候也极少,简化字以“异”代“異”。

二、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的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年龄不同,则生理状况和气血盈亏不同,治疗用药也应有区别。老年患病多虚证,治疗宜补慎攻;少年患病多实证,治疗慎补。性别不同,则生理特点也有所不同,妇女有经、带、胎、产等生理情况,治疗用药应加以考虑。如在妊娠期,对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当禁用或慎用。体质有强弱与寒热的不同,治疗疾病时应有所考虑。如阳盛或阴虚之体,当慎用温热之药。而阳虚或阴盛之体,当慎用寒凉之药。

三、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例如,春夏季节,气候温热,阳气升发而趋于外,人体腠理疏松开泄,易于出汗,所以在选用发汗药时,宜量少力缓,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正气。而秋冬季节,气候寒凉,阳气趋于内,人体腠理致密,不易出汗,所以在选用发汗药时,宜量大力峻,以免病重药轻,不能愈病。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此时外感风寒,不宜用过于辛温的药,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此时若病非大热,就当慎用寒凉之品,以防苦寒伤阳。

四、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用药的方法。由于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各异,人的生理特性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治疗用药时应根据当地环境及生活习惯而有所变化。治疗用药也有所差异,如气候寒冷、干燥少雨的高原地区,外邪致病多为寒邪、燥邪所致,治疗宜用辛散滋润的药物。如北方多燥寒,故宜用温热之药;南方多湿热,故宜用苦寒之药。此外,某些地区还有些地方病,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地方病,采用适宜的方法治疗。

综上所述。医学的本质特征即是学科的杂合性与复杂性,中医有“医者易也”(变化的学问),“医者意也”(思辨的学说),“医者艺也”(艺术化的技术),“医者义也(医德仁心)”,“医者异也(医学辨证的学问)”之说。

许建阳

于深圳学苑1098

2022.12.15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