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义也  ——说文解字中医系列之六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2-12-14 15:04 阅读量621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医者,义也

——说文解字中医系列之六

                安神定志大慈心,

                诊疗救治形候尽,

                至精至诚含灵生。

                理法方药如伺亲。

                      许建阳题记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一位进入医学院校成为医学生时,必须宣誓的内容,遗憾的是目前有些医学院校医学生,没有进行这样一个庄重而神圣的环节。医者义也,可见于《希波拉底誓言》、《日内瓦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生誓词》、《大医精诚》等等。先不论国情现状如何,都要求医者具有高尚情操。墨子曰:“义,可以利人,义,天下之良宝也。夫义,天下之大器。”“义”有道德、道义、正义、端正之意。即“以正为义”。

一、第一女名医义姁

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女医生叫义姁,其生平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义纵”传中,她创下了好几个史上第一。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女医生、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首、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皇帝(汉武帝)册封的女国医。她是汉代河东人,汉武帝十大酷吏之一义纵的姐姐,民间女医生,后进宫为王太后治病,受王太后的宠幸,并最终获得汉武帝的册封。

《史记》记载了义姁的品行:王太后想提携义姁的兄弟子侄为官,询问义姁时,义姁认为自己的弟弟义纵品行不好,不应入朝为官,因此回绝了太后的好意。后来义纵还是被保举为官,果然成为武帝手下著名的酷吏。由此可见,义姁的品德十分高尚,从未想过通过自己的医术去谋官或害人。一颗仁慈的心跟医术同样重要,义姁高洁的品质使她深受爱戴,成为青史留名的女神医。

二、义字的本义引申

义(義)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带装饰的锯齿状长柄兵器,这种兵器是用在各种仪典上的礼器,后用于比喻礼仪、威仪,并引申指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又表示合乎正义的。义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上部是“羊”,下部是“我”。西周金文“羊” “我”二旁已开始分离。简体的“义”最早出现在元朝,现代所用的简体字“义”产生于明清时代。

古人把“羊”作为和善的象征。“我”本来是指一只有棱有角,还具有锯齿状的刀刃的兵器,后假借作第一人称的代词,指自己。意思是像羊一样与人为善,一切好事、善事应从“我”做起;“我”原指一种长柄的兵器,这种兵器在战场上不太灵便顺手,但在仪仗队里用得上,所以在部族祭祖时,除了供上羊头之外,还有手握“我”的武士作仪仗队。“义”像是顶部有羊角形装饰的“我”。这个上有“羊”,下有“我”这仪仗的“义”字,作用在于“仪”,“义”本义即为威仪、礼仪。《说文解字》“义,己之威仪也。从我、羊。”

二、医者义也仁心术

“利者义之和也。”利,利益,好处。义,道德、道理或行为。和,是人或事之间的和谐、协调。与己和,身与心和,与灵和,与他人和。用道义与己、与他、与天地万物万灵,都能和。对利益的追求,必须要讲求道义,彼此之间做到和谐统一,在利他的同时利己。

中国先圣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永远是以成就他人为前提。“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邪,能成其私。”遵循规律,符合道义,和谐一致。

综上所述,医者义也,医者要用扎实精湛的技术,不断解决病人的痛苦,常怀“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的精神。正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所说“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非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簿哉?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这就是医者的责任!

许建阳

于深圳学苑1098

2022.12.14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