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来砒霜救人 运去桂枝丧命
——金慎之桂枝汤事件
艺高砒霜能活命,
大意桂枝使丧倾。
救死扶伤责任重,
博爱仁心术诚精。
许建阳题记
金慎之 (1886—1974)瑞安人,名中医。少时随父及族兄习中医,后入温州利济医学堂深造。28岁开始行医。建国后入瑞安人民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擅长治疗外感、内伤诸疾,尤精脾胃病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著有《慎之言医》。
一、飞来横祸桂枝汤
清末年间,浙江永嘉有一富家,其小妾生病,请来了当时的名医金慎之医治。金慎之诊脉后,又细问了病情,断定是患了体虚伤寒证,用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桂枝汤,其中用桂枝5分,写好后交给了病家到当地的“三益堂”抓药,因新来学徒不小心把5分桂枝配成了5钱。药取来了,煎好服下,谁知病情加重,次日清晨患者就一命呜呼了。富家向县衙门告状,金慎之被抓到县衙。听了状词,金慎之认为自己没有开错方,就叫县官把“三益堂”老板叫来查对。拿处方一看,药方确实无误,县官又会同一班名医对此案研究,认为富家小妾患的确实是伤寒病。后来查看药渣,发现桂枝数量颇多,远远不止5分,终于查出是新学徒配药过重,误伤人命。结果县官断案时命三益堂老板承担富家全部丧事费用,还在墓旁建造一座亭,取名“桂枝亭”。金慎之为这事也差点受到冤屈,自拟一联解嘲:时来砒霜救人,运去桂枝丧命。慎之不慎,三益无益。
二、天下第一桂枝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均把桂枝汤列为第一首方剂。金代张元素还有“桂为春夏之尊药”之说。桂枝身上颇有“不识桂枝,愧称中医”的气场。南宋名医许叔微曾说:“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桂枝独冠其首。”清伤寒学家柯琴,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桂枝具有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淤、补中等六大功效;芍药味酸,性寒,阴也,味酸能止汗、止血、止津液耗散,性寒具补血、平肝、止痛之效,这两味药等量配伍,一辛散一酸收,解表和里;生姜味辛辣,性温,发散风寒,温中止呕,配桂枝增强助卫阳,解肌表,除外邪之功。二者合用为姜桂汤,辛甘化阳,以调周身之阳气;大枣味甘,性温,配芍药补营阴,二者配伍,酸甘化阴,以滋周身之阴液;甘草味甘,性平,通行十二经,有护卫中气,调和诸药,安内攘外之功。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
三、“三禁”慎用桂枝汤
从桂枝汤的两味主药来看,桂枝辛温,助卫阳发汗,芍药酸收,助营阴、止汗之功,两药相合,在于通过桂枝助卫阳、发汗之功,使外邪随汗而解,通过芍药的助营阴止汗之功,保护营阴不致被再度损伤。二者配合是发汗之中寓敛汗之旨,既发汗,又止汗,既矛盾,又统一的作用,诸药合用,配伍如此谨慎,不愧是调和营卫之第一方。虽然桂枝汤的江湖地位是群方之冠,食疗之首,《伤寒论》第一方。但是临床应辩证准确方可运用桂枝汤,晋朝王叔和特别提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禁忌,桂枝汤有“三禁”:一为表实无汗者禁;二为嗜酒之人,内多湿热者禁;三为阳热内盛服桂枝汤吐者禁。所以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警示。
综上所述,不管药物它功效如何,切记不要擅自使用,一定要谨遵医嘱后使用,桂枝再好也是中药,毕竟是药三分毒,从金慎之桂枝汤事件中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许建阳
于朗麓学斋
20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