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解字话“药”字
医食同源药与乐,
上古神农百草确。
五音宫商角徵羽,
脏腑经络中和学。
许建阳题记
“药”字始见于战国时期文字。本义是治疗疾病的植物。后又泛指可治病之物;引申又指用药治疗疾病。
“药”是形声兼会意字,“艹”用作形旁,表示植物,“乐”表声,也表义,有使人快乐的含义。可见,其本义是指可以医治疾病、消除病痛从而使人舒适快乐的草木植物。草本植物可用来制药,引申出药物之义,后又泛指可治病之物。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药”也特指火药。“药”也用作动词,表示用药治疗。也用作姓。
一、藥字与本草
《说文解字》:药,治病草也。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药”字的产生。汉字“药”的繁体字是“藥”,由“艹”和“樂(乐)”组成,说明药从草和植物中分化而来。药的起源来自于树木和草根,远古时代,神农氏教人们稼穑五谷,帮助人们摆脱生病的痛苦,亲自去品尝草木,将不同滋味的药物用来尝试治疗不同种类的疾病。这就是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后来又充实进来一些矿物类药和动物类药,不过中药仍旧是以草药为主,所以中药也称本草,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汉字“药”的繁体字为:“藥”。《说文解字》中,解释该字为五声八音总名,加艸头,为治疾病之艸总名。此字的上面是草部;下面是快乐的“乐”,也是音乐的乐。“乐”字的繁体字写作:樂。两边的绞丝旁是脐带的意思,脐带是连接先天和后天的根本,婴儿出生后剪断脐断的瞬间,后天的生命就开始启动。“樂”字中间的“白”字,对应着传统《周易》五行文化中的“金”。金属西方,颜色为白,对应的季节是秋季,指的是收敛或杀伐之气。药,都有偏性,具有肃杀之气,就是从这个“白”字中来。“樂”字的底下是个“木”字,白与木在一起,就是金克木,中国古代的乐器大多是以金(也就是丝弦)克木来发声,形成音调。而且药主要来自草和木,同时,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药跟松柏有关,所以取了“木”字。
二、本草与中药
“本草”之名,始于西汉晚期。“本草”的含义,一是指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的药物。“本”在《说文解字》中训为“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本字作“艸”,训为“百艸也”。可见“本”的原始意义是根,“草”则是草本植物的泛称。我国习惯以“本草”代指中药。《墨子·贵义》有“譬若药然草之本”,算是最早以本草言药者。二是指中国传统药物学及药物学专著。由此可知“本草”还指研究药理药性的专门学问,并与经方有一定渊源关系。
“中药”名称的来源。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传统药物多以“药”“毒”或“毒药”称谓表述。“中药”一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将药物按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此处“中药”是一种药物分类术语,是相对“上药”和“下药”而言的,专指无毒或有毒,既能补虚又能祛邪的中品药物。随着17—18世纪我国西学东渐速度的加快,西方医药输入日益增多。由于中西药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为便于区分,人们逐渐把中国传统药物称为“中药”。
三、中药与音乐
药和乐本同源,药的祖先是音乐,是世间最好的良药。“藥”是以“樂(乐)”表示读音的。以“樂(乐)”表示读音的汉字,还有“療(疗)”。为什么“藥”和“療”都用“乐”来表示读音呢?医疗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好的音乐能让人心境安和、身体健康。中医追求的也恰恰是人体的健康与和谐,所以“乐”也就被拿来表示“藥”和“療”等字的读音了,寓意通过服用药物等治疗,就能调整机体内外环境,重新构建身体的协调与平衡。为何”药“字里有个”樂“呢?音乐的根本在于“五声和合”,和合即是和谐。音乐作为可以作用于人灵魂的东西。古人取“樂”字,就是希望药能像音乐那样,不仅让生命阴阳和谐,且能上升到救人于灵魂的境界。
音乐最早的功能是治病,从古代的音乐来讲,分成清乐和雅乐,都是为了是净化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谈到音乐治病,中医的认识,人的经脉的正常运转,是人体生命的循坏,五脏六腑影响着经脉的运转,而五脏六腑的变化又是心所控制的,因此心是经脉运转的根本,是生命循环的根本。所以人要有一个良好心态就极其重要。中医认为音乐治病就是要调整人的心态,用音乐美的意境让人得到一个良好心态。现在科学已经发现当人在宁静的心灵中表现美的时候,思想会更集中,在脑中发出的物质场就会更细腻、更强,通过乐器用声音表达出来,散发出来的强烈物质场就能抵制微弱杂念的物质场。
综上所述,从看简体的“药”和“乐”字并不能轻易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追溯到汉字的源流,才发现“藥”和“樂”字其中的意义,让我更加深入理解中医药与音乐的内在关联。
许建阳
于深圳1098
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