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魍魉猖狂略  孙思邈用十三穴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2-09-08 15:55 阅读量938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鬼魅魍魉猖狂略  孙思邈用十三穴

                    百邪颠狂所为病,

                    针有十三穴须认。

                    此是先师真妙诀,

                  狂猖恶鬼走无踪。

                          孙思邈(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身边出现心理及精神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了。是大家越来越关心了,才变多的?还是真的出现心理及精神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了?

近年来,中国科研人员在柳叶刀 Lancet-Psychiatry 上发表了《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2013~2015 年的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在国内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也被另外一个数据库所证实。《2010~2018 年中国抑郁症患病率和社会经济差异》结论:从 2010 年到 2018 年,中国大陆抑郁症的发病率出现了显著上升的趋势。心理疾病是由于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而造成脑功能障碍,从而破坏了人脑功能的完整性和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所致。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精神生活,甚至作出危害自身和社会集体的行为。心理/精神疾病中医称为是神志病,其发作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以及气血变动从而导致脑功能失常,进而引发神志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如癫痫、抑郁、狂躁等,通过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特别是采用孙思邈的十三鬼穴针灸效果明显。

孙思邈的十三鬼穴,是古代治疗癫狂等精神疾患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出《千金要方》。因古代对精神疾患多由鬼神作祟所致,故治疗穴位均冠“鬼”字为名,又以其数为十三,故称十三鬼穴。历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今多指人中(鬼宫)、少商(鬼信)、隐白(鬼垒)、大陵(鬼心)、申脉(鬼路)、风府(鬼枕)、颊车(鬼床)、承浆(鬼市)、劳宫(鬼窟)、上星(鬼堂)、男会阴女玉门头(鬼藏)、曲池(鬼腿)、海泉(鬼封)等十三穴。另有南北朝时期,徐秋夫所言的十三鬼穴。

1、人中穴:名鬼宫。《说文·宫部》云:“宫,室也。”此统言也,若细分,宫言其外之围绕,而室言其内,此其一。其二,五音宫商角徵羽,宫,中也,居中央唱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鼻乃面之中,人中穴居鼻唇沟上1/3处,为督脉所主,与任脉仅一口之隔。而地气通于口,天气通于鼻,人居天地之间,则人中穴乃交通天地阴阳而更借助于督阳(上1/3处),治闭证厥证足以开窍醒神。

2、少商穴:名鬼信。《说文·言部》云:“信,诚也。从人从言。”听其言观其行,人言讲是一个诚字,言为心声。若邪气迫肺扰心,必言而无信,甚至谵语狂乱,诚信岌岌可危也。商乃肺音,禀金秋肃杀之气,肺经之根,由阴出阳(手阳明),故曰少商。少商乃肺经井穴,井主心下满,急刺井穴,主治邪热迫肺扰心、痰热惊风、谵语狂乱者,故取少商穴点刺出血,确有清泻肺热、清心除烦、开窍安神之功。

3、隐白穴:名鬼垒。《说文,垒部》云:“垒,系墼也。”墼,俗称未烧的砖坯。积墼为墙曰垒。五行中火生土,此“垒”乃未经火生之湿土,属弱土可知。以此喻足太阴脾经之病大都湿土为患。隐者,顾名思义有隐匿、潜藏、孕育含义;色白入肺,指手太阴肺经言;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井穴,脉气之所出,足太阴脾经属土,土生金,其脉上于胸与手太阴肺经脉气相接。故隐白者,金隐于上是为生金荣肺之象。

4、太渊穴:名鬼心。《说文·心部》云:“心,人心,土藏也,在身之中。”表明心在身体内部中心,心主血脉,心火生脾土,脾土又生肺金,而肺朝百脉,心肺因“土藏”而具有一种强大的互生能力。更在于太渊在五行穴性中属土,又是“脉会”,与这“心”“土藏”生理上连为一体。太者大之甚也,渊者回水也,深也。故太渊穴作为肺经原穴,脉之大会,起到脉气深聚的重要作用。对于肺气虚损及心肺气虚者,针太渊(补法)是首选穴。

5、申脉穴:名鬼路。《说文·足部》云:“路,道也,从足。”即路在脚下。云鬼路者,有夜间行走义,病如目疾目盲之人。申时气血注于足太阳膀胱脉,故曰申脉。又申者伸也,申脉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为阳跷脉之起始。矫者健也,展足则行也。故申脉穴主治腿脚拘挛酸软,并主目疾。

6、风府穴:名鬼枕。《说文·木部》云:“枕,卧所荐首者。”即睡卧时举荐于头之物谓枕。风府穴恰位于项部后发际直上一寸,即枕骨外隆突两斜方肌间凹陷处。《会元针灸学》云:“风府者,风邪所入之府,脑后之空窍也。”又云:“有从风门而入者,一中即入脏,为阴中风,险恶已极;有从风市而入者,即阳中风,发半身不遂。心志语不乱,不伤内脏。”故对癫狂、中风舌强不语、颈项强急等,可清热散风豁痰开窍,是为要穴。

7、颊车穴:名鬼床。《说文·木部》云:“床,安身之坐者。”这是床的本义,引申为承物、托举之器。车有承载转动之能,耳前颧侧面为颊,下颌骨又叫牙车骨,总载诸齿咀嚼转动开阖,其用如车,穴当其上,故名颊车,即字面意思。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的精气充足则牙齿坚固润泽,而肾的精气则需要胃气后天之本源源不断的补充,足阳明胃经乃多气多血之经,主承载气血物质如器物托举一般上输于面。名鬼床者,是言其病,临证见颌面颊肿,牙床肿痛,开阖不利,或面瘫口歪,或牙关紧闭、口噤不语,针刺颊车是必不可少之穴。

8、承浆穴:名鬼市。《说文·市部》曰:“市,买卖所之也。”即买卖所达之处为市。本义是集市,引申为聚集、汇聚义。承浆穴位于下颌唇沟正中凹陷处,承是承受,浆指较浓的液体,这个液体主要来自肾水,汇聚于任脉的承浆穴。浆液由舌下渗透而出,汇于天池承浆穴,再经舌尖舔送至上腭(通督脉),转继下流入咽喉而下咽。这一过程是任督二脉的交接:即肾水——聚至任脉——通督脉——再从督脉升顶——落浆液于下与任脉相通。承于上而落于下,故名承浆。古人用集市作比,故名鬼市。

9、劳宫穴:名鬼窟。窟,形声。字从穴,从屈,屈亦声。“屈”意为“身体卷缩折叠”。“穴”指地洞。“穴”与“屈”联合起来表示“洞穴狭小,人在里面只能卷曲着身子呆着”。本义:空间狭小的土穴,劳宫者,手任劳动,穴在掌心。然究其穴性,劳宫乃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火穴,心包为心之外围,性属相火,臣使之官也,位居中宫代心受邪,火经火穴固守至尊之宫,唯此为大也!故本穴主火热为病。本穴善治精神疾病,故针刺劳宫有清热镇惊、开窍醒神、凉血导热下行之功。

10、上星穴:名鬼堂。《说文·土部》云:“堂,殿也,从土。”《释名·释宫室》云:“堂谓堂堂,高显貌也。”这是堂的引申义。古有前堂后室之说,堂为正室。上星穴位于前额正中入发际一寸处,如星之居上。穴居头上属督脉,诸阳所聚,正正堂堂,高显貌也。凡风热上攻,壅塞头面清窍之病,如鼻塞不闻香臭、目痛不可远视等,针刺上星有疏通经气、清热利窍之功。

11、阴下缝(女:玉门头):名鬼藏。《说文·艸部》云:“藏,匿也。”匿者,隐藏、隐蔽之义。顾名思义,属人体私处的隐蔽部位。《针灸歌赋选读》注解:“男为阴下缝,在阴茎根部与阴囊相交处正中;女为玉门头,在女性外生殖器部阴蒂头上。”《千金要方》给出具体治法:“第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即玉门头,名鬼藏。”该穴以温通为大法。

12、曲池穴:名鬼臣。《说文·臣部》云:“臣,牵也,事君者,象屈服之形。”《说文解字》云:“牵,引前也。”很形象地表明臣是引见者,引至君前而事君之左右,谦恭之态如在眼前。深者为渊,浅者为池。曲池穴,曲者弯曲也,屈肘即见外侧横纹尽头之凹陷处,形如浅池故名。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穴性属土,谦谦君子之性也。针刺该穴清热生津,实具阳明白虎汤之妙。亦可治疗外感热病咽喉肿痛、目赤牙痛,以及肩臂肘腕疼痛之循经病症。

13、海泉穴:名鬼封。《说文·土部》:“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封字着墨甚多,封即封侯。海泉穴,顾名思义乃海水之源头,较它周边的承浆穴,经外奇穴金津、玉液,远端的曲池穴(池为浅水),唯海泉为大,且位居舌下中点处(舌下系带两侧静脉左为金津,右为玉液,海泉居中),如封侯之首,位置作用不可替代,并以法度形式确立,足见其位之尊也,故名鬼封。乃“活人之术”,闭证、厥证属阳盛实热危在旦夕者,海泉穴担当此任。

孙真人十三鬼穴歌诀: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许建阳

                            于学苑1098

                            2022.9.8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