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方剂命名系列之九
——创始人纪念之美
精究方术,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之全,
以养其生。
——(东汉)张仲景
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我们经常会发现中药方剂中有很多好听的名字。以最早发现和应用该药的人来命名,带有纪念性质。如“徐长卿”为徐氏最早发现的一种药用植物,其他还有使君子、杜仲、刘寄奴、何首乌等,另外,以创始人名命名的中医成药方剂也有不少,如冯了性药酒、史国公药酒、马应龙痔疮膏、白敬宇眼药、梁财信跌打丸和季德胜蛇药片等等。
一、冯了性药酒——识就冯了性,唔识就误了命
冯了性(1630--1695年),名嘉会,号了性。明代著名医药师。其父冯炳阳粗通医道和药理,于佛山经营药铺。凭借多年行医实践,创制出一种医治跌打劳损、腰腿酸痛的药酒,取名“万应药酒”。“冯了性药酒”全名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由丁公藤、桂枝、麻黄、羌活、当归、川芎、白芷、补骨脂、乳香、猪牙皂、陈皮、苍术、厚朴、香附、木香、枳壳、白术、山药、黄精、菟丝子、小茴香、苦杏仁、泽泻、五灵脂、蚕沙、牡丹皮、没药药物组成,辅料为白酒,主要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扑损伤,瘀滞肿痛。
冯了性主要贡献:1、跌打药酒,经冯了性的潜心研究和临床观察,药酒的配方及制作工艺日臻完善。药方由二十多种药材组成,经冯了性改进提高后的药酒,药力明显提高,疗效更为确切,既可内服,又可外搽。2、冯了性药铺,至冯了性主持药铺(约1659年)的经营后,为感谢佛门高僧的赐教,即把万应药酒改名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将药坊定名为“冯了性药铺”。在经营策划上也有独到的一面,用很特别的“识就冯了性,唔识就误了命”作广告词,不但正面宣传了冯了性药酒,而且提醒使用者不要滥用和暴饮。该广告词一直流传至今。3、品牌的崛起,随着时代的变迁,矿产业、渔业、建筑业的发展,跌打风湿病患者越来越多。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正好解决了生产工人、渔民既想喝酒、又能治病、防病的需要。4、药铺到药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编纂的《国家药典》第一版开始,就以佛山生产的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为标准,将该品种收载其中。为了褒奖冯了性在研制该药的成就,特别保留了用“冯了性”作为该药品的名字。而2000年的企业转制,更名后的“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是全盘继承原佛山市制药一厂的所有生产品种及债权债务的,是蕴含了佛山传统中成药文化的正宗传承者。
二、史国公药酒——镇日无言独对江
“国公酒”,又叫“史国公酒”,是明、清朝代的宫廷秘方。该酒由数十种中药配制而成,气味浓郁芳香,酒味醇厚甘美,而且具有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的功能,常饮有益健康,为中国知名良酒。其“史”字,是取自于明末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史可法其名。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祖籍大兴,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逸兴豪情岂易降,试评今古有谁双?近来学得持雌诀,镇日无言独对江。”(史可法诗句)。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相传“史国公酒”的故事。明崇祯十七年冬,清兵攻破燕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率领大批兵马,开往江北,建起防线,准备抵御南下的清兵。正值寒冬腊月,史可法和军队进驻在洋河古镇,天气阴冷,雨雪不断,尤其是夜晚,天气更加恶劣。就在这种条件下,史可法与将士们披着铠甲,眠卧于沙场,枕戈待敌。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大家就觉得浑身筋骨疼痛,行动吃力。史可法心中十分焦急,正遇洋河镇上的老中医献方,史可法照老人所述,把这些草药与酒曲放在坛子里泡成药酒,每天服用,果真治好了军中流行的风湿病。从此,兵将士气大振,连打胜仗。人们为了感谢史可法,便把这种酒称为“史国公酒”。
史国公药酒由玉竹、鳖甲(醋酥)、白术(麸炒)、牛膝、桑寄生、蚕砂、川芎、防风、木瓜、当归、红花、甘草、羌活、独活、续断、鹿角胶、红曲等多种中药材酿制而成。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养血止痛的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日久之手足麻木、骨节疼痛、屈伸不利,或中风邪犯经络,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下肢痿软,行步无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颈肩痛、腰腿痛等症。
三、马应龙痔疮膏——唾壶虎子尽能执
马应龙是一家经国内贸易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始于公元1582年。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别名马应龙痔疮膏,由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煅)、硼砂、冰片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适用于各类痔疮和肛裂。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孕妇慎用或遵医嘱,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痔疮便血、肿痛时,应将备用的注入管轻轻插入肛门内,挤入2克左右药膏;用于肛裂时,把药膏敷于裂口内。敷药前应将肛门洗净。炉甘石具有收敛,消肿,止血,防腐之功。冰片有消炎止痛,为治痔疮炎症期的要药,且具有抗菌作用。珍珠、琥珀为解毒散瘀,生肌止血之品,局部应用有防腐止痛的作用。牛黄为清热镇惊,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痔疮之病症。使用注意:1、只对外痔有作用。痔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对于轻微的外痔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是起作用的,对于严重的内痔、混合痔基本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2、麝香会造成不孕,虽然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中含有的麝香是少量的,但是仍然对孕妇有一定的影响,怀孕的女士要慎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主导产品,医药工业主导产品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复方甘草合剂等药品,其治痔类药品一直在国内市场同类药品中居领先地位,独家生产的皮肤类用药龙珠软膏和奇应内消膏也有相当知名度。2006年公司加速推出系列化的治痔类新药,如口服(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注射、熏洗及物理器械等,形成品种多样化、产品系列化的特色。
四、白敬宇眼药——坐守一窗如漆黑
白泽民(1905--1972)字国恩。回族。定县(今定州)人。早年在朝阳大学法律系读书。在中国近代史上,“白敬宇”是一个著名的中国医药世家。相传清朝乾隆皇帝秘访民间,途中突染眼疾,两眼红肿,痛痒难熬 ,服药不愈,御医无法,觅到白氏开设的药房,涂用定州白家眼药。果然名不虚传,药到病除。乾隆大喜,当即欣然御书赐赏。从此,定州白家眼药名声大振,广为流传。白敬宇药行的创建白敬宇第15代传人白锡昌和其长子白泽民父子两代人,为“白敬宇药行”的发展壮大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28年白泽民在其先祖创办的白敬宇眼药厂任总经理。白氏后人白瑞启,继承伯、叔、父三房家业,在定州城西街扩大眼药生产,他改进药品的装璜,增设印刷车间,把产品说明书由木刻版改为石印板,再改为铅印,并将“金羊”牌商标换为“鲸鱼”牌,他以与“白敬宇”谐音的“白鲸鱼”为商标,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实业部核发的《商标注册证》,使得经历百年的品牌首次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保护。在10多个大城市设立白敬宇药行。
白敬宇眼药,明目止痛,消肿止痒。用于暴发火眼,眼边刺痒,溃烂肿痛,胬肉攀睛,云翳多蒙,视物昏花,迎风流泪。功能主治:明目止痛,消肿止痒。用于暴发火眼,眼边刺痒,溃烂肿痛,胬肉攀睛,云翳多蒙,视物昏花,迎风流泪。注意事项:忌烟、酒、辛辣等刺激食物,忌鱼虾等腥物;本品为外用,忌内服;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用药后有眼痒,眼睑皮肤潮红,结膜水肿者停用,并到医院就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五、梁财信跌打丸——世间无限丹青手
梁财信的祖铺在佛山市郊澜石墟。持续经营近150年,以自制的跌打丸、跌打酒和跌打膏药风行南粤。始创人梁财信,早年随跌打名医潘日舒学艺,为人勤恳、好学,得潘厚爱,尽传以跌打秘诀,临终时遗嘱将所有医书古籍,秘传笔记尽给于梁,梁得其真传后,于42岁时,在澜石墟设馆挂牌行医。以治疗跌打金疮远近驰名,以至佛山俗有“梁财信驳骨,鸡脚换鸭脚”之俗谚。梁财信除了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驳骨,医治外伤性骨折外,在配制药物上更有独到之处,如跌打伤者,痛苦呻吟,迫切要求止痛,梁财信配制的跌打止痛散,是以鸦片为主要成份,作为麻醉剂,有较好止痛效果,大受伤者欢迎。民国以后,梁财信声名远播,所制的跌打丸、跌打膏药、跌打药酒,渐渐形成商品,市场上流通的梁财信跌打丸,跌打酒全部都为港产。佛山中药厂虽持有商标,但并不生产。
梁财信跌打丸。为骨伤科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可口服,可外用,口服一次一丸,一日两次;外用,用淡酒将丸炖溶后涂于患处。孕妇,经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梁财信跌打田七药酒,主要针对跌打肿痛,筋骨伤痛,筋络麻痹,腰骨刺痛,四肢无力,劳力过度。注意:本品不可口服。梁财信凭借跌打医术发迹。因此,他非常珍爱自己通过艰苦努力学来的医术。他害怕医术外泄,便定下传子不传女的家规,跌打秘方采用口授心记,外人是绝不会知道的。医术和药品这本是人类共同财富,但遗憾的是自私自利思想很浓的梁财信却限制了它的传播,未被更多的人掌握,让更多翻人受益。
六、季德胜蛇药——梦惊蛇咬慞惶走
季德胜(1901-—1981),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耿车镇。其父季明扬靠祖传秘方卖蛇药为生,是个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蛇医郎中。其父去世,独自以祖传秘方为人治蛇伤。在无锡、苏州、南通等地养蛇、制秘方蛇药,治疗蛇伤。季德胜的祖宗曾立下规距:秘方“传子不传女,世代不外传”。所以季德胜视秘方比生命还宝贵。秘方的内涵,全在于“秘”。季家的秘方是一代胜一代,代代有发展。他便下决心把秘方简化成一个服用方便、疗效更高的秘方。他凭着直观和这种原始式的尝药方式,去粗存精、增良剔莠,反复筛选,确定每味药物的性能功效,以单方、复方反复交替在自己身上试用,让毒蛇咬伤自己的肩部、手臂、足趾等部位,再外敷内服自己配制的秘方,一次一次地鉴定自己配制蛇药的疗效。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将秘方中的各种药物研成粉末,加药液调和,用手工做成直径2.5厘米、厚0.5厘米的黑色药饼,和一种状如梧桐子的药丸,每个药饼和药丸都印有红色“季”字标记,亮出了“季德胜蛇药”的牌子,继续走江湖、卖蛇药。1956年献祖传秘方,进入南通市中医院,任蛇毒专科医师。1958年出席全国医药卫生经验交流会,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蛇伤治疗专家。毕生致力于毒蛇咬伤的治疗和“季德胜蛇药”的研制,获得卓越成就。
季德胜蛇药从清代康熙年间流传。季德胜蛇药系一代著名蛇医季德胜先生在继承季家六代祖传秘方,医治蛇毒技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几十年的捕蛇疗伤解毒的实践经验,研制而成的蛇药。由七叶一枝花、蟾蜍皮、蜈蚣、地锦草等药味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主治毒蛇、毒虫咬伤。用法用量:口服,第一次20片,以后每隔6小时续服10片;危急重症者将剂量增加10~20片并适当缩短服药间隔时间。不能口服药者,可行鼻饲法给药。外用,被毒虫咬伤后,以本品和水外搽,即可消肿止痛。季德胜蛇药新用途,隐翅虫皮炎、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外耳道炎等。
总之,中医方剂是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髓,方剂命名形式多样,展现了命名的美学特色,探求方剂命名内涵,不仅能帮助中医同行正确理解运用方剂,而且能体会中医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千年的经验智慧。
许建阳
于学苑1098
202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