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方剂命名之五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美
鸣鹤在阴,
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
吾与尔靡之。
——《周易·中孚》九二爻的爻辞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传·系辞上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即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是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甚至包括中医方剂的命名。
一、太极——天地未开、混沌未分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太极膏出自《同寿录》卷尾,别名:鸡蛋膏,由柳枝、桑枝、槐枝、桃枝、李枝、梅枝、杏枝、鸡蛋、葱、铅粉、麻油等组成,具有提脓拔毒,敛疮收功之功效,主治大小肿毒、疮疖初起,热疖、鸡眼更效。
太极丹出自《何氏济生论》卷二。祛痰剂,五倍子组成,具有生津止渴,宁嗽,主治咳嗽,用法:每噙少许。
二、两仪——阴阳天地,奇偶刚柔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
两仪膏出自《玉钥续编》、《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由人参、大熟地组成,具有滋阴生津,补气养血功用,主治咽喉白腐,打呛,音哑,气喘,积劳虚损,阴虚精不化气,以致气血两虚,身体消瘦,精神倦怠,惊悸健忘,耳鸣目眩,面色萎黄,肢软乏力,以及病后体虚者。
三、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象,是指天空中东南西北四大星区。我国古代把天空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象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
1、青龙,青龙为星名,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的总称,其状如一条龙,又称苍龙,其色青,表东方,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
(1)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辛温解表,兼清郁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发汗解表。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配伍特点:麻黄甘温,桂枝辛热。寒伤营,以甘缓之;风伤卫,以辛散之。故以麻黄、桂枝为臣。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黄以发表。大枣甘温,生姜辛温,佐桂枝以解肌。石膏辛甘微寒,质重而又专达肌表为使也。营卫阴阳俱伤,则非轻剂所能独解,必须重轻之剂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已。歌诀: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2)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具有辛温解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配伍特点: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温化与敛肺相伍,开中有合。歌诀: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2、白虎,白虎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西方的代表,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组成,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之功效。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故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一助石膏清肺胃热,一滋阴润燥。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配伍特点:石膏、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运用:本方用于气分热盛证。临床应用以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蒸热,脉洪大有力。歌诀: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3、朱雀,朱雀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南方之神,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是南方七宿的总称,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故又叫火凤凰。
朱雀汤出处(《圣济总录》卷八十六),由雄雀、赤小豆、赤茯苓、人参、大枣、紫石英、远志、紫菀、丹参、小麦、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养心,补损之功,主治心气劳伤,心气劳伤引起的气短、心悸,动则心动不宁,夜寐不佳。
4、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玄武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北方之神,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颛顼与北方七宿的神兽。
玄武汤出自《伤寒论》,又称真武汤,由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组成,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本方以附子为君药,本品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白芍亦为佐药,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配伍特点:温脾肾以助阳气,利小便以祛水邪。运用:本方为温阳利水之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歌诀: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四、八卦——乾坤巽震,坎离艮兑
八卦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画出的。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号。它是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体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1、乾,乾卦的含义,先天数为一,后天数为二。乾卦可以代表人的头脑、中枢神经、思维想法,象征头、骨,是以人体之主为精神的能源。就五行而言,乾代表金。季节而言,代表秋冬相交。人物而言,代表君、父、上级领导、官宦、老板等。地理而言,先天方位象征南方,后天方位就是西北方。
乾阳汤出自《益生方略》,为治疗失眠的之经典方。由枣仁、远志等药材组成。本方重用生地,一滋肾水以补阴,水盛则能制火,一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是为主药。玄参、天冬、麦冬有甘寒滋润以清虚火之效,丹参、当归用作补血、养血之助。以上皆为滋阴、补血而设。各家论述,《医方考》: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玄所以解心热,柏子仁、远志所以养心神,五味、枣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补虚,桔梗能利膈,诸药专于补心,劳心之人宜常服也。
2、坎,坎卦的含义,先天数是六,后天数是一。就人体来说,坎卦代表了耳朵、肾脏、泌尿系统等;五行来说,代表了水;季节而言,代表着冬天;人物而言,代表中男;就地理来说,先天方位为西方,后天方位为北方。
坎离汤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五。由荜澄茄、石菖蒲、白术、茯苓、木香、甘草、半夏、紫苏子组成,有定喘之功效。主治喘证,虚喘昼轻夜重,食减神昏。《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坎离汤,专定喘。湘乡何元弼方,荜澄茄、石菖蒲各半钱,白术、茯苓、木香各一钱,甘草、半夏泡七次、紫苏子各二钱,水一盏半煎,不用姜。”
3、艮,艮卦的含义,先天数为七,后天数是八。就人体而言,艮卦代表了手;五行来说,代表土;季节而言,代表冬春之交;;就人物来说,代表少男,贵人等。地理方面,先天方位是西北方,后天方位是东北方。
都艮丸出自《摄生众妙方》卷七,又称都梁丸、芷弹丸,由香白芷大块(择白色新洁者,先以棕刷刷去尘土,用沸汤泡洗4-5遍)。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临床应用:头痛病案:王定国因被风吹,项背拘急,头目昏眩,太阳并脑俱痛,自山阳(如手)舟至泗州求医,杨吉老既诊脉,即与药一弹丸,便服,王因款话,经一时再作,并进2丸,痛若失去。王甚喜,问为何药?答云,但1味白芷耳。是药出自都梁名人,可名都梁丸也。
4、震,震卦的含义,先天数为四,后天数为三。在人体中,震卦代表了脚、骨骼、神经等。就五行来说,代表了木。就季节来说,代表着春天。在人物中,代表了长男,家中健康男性,是人生最旺盛的时期。对地理来说,先天方位为东北方,后天方位为东方。
震伏丸出自《外科证治全书》卷四。由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当归元胡、赤芍、远志、石菖蒲、茯神、牡蛎各等份等组成,功效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主治气、血、痰凝聚胃脘,胃脘胀满、疼痛、脘腹部有积块,纳差,乏力,或咽下困难,或呕吐反胃,舌质暗有瘀点。该方是一首气、血、痰共治的方剂。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湿浊凝聚成痧,痰阻气机,复因情志内伤,脏腑失和,气机不利,血行不畅,脉络壅塞,痰浊与气搏结,久结积块。方中郁金元胡行气祛瘀止痛偏理气分;乳香、没药、五灵脂、当归、赤芍活血祛瘀止痛偏理气分;乳香没药、五灵脂、当归、赤芍活血祛瘀行气,偏行血分;远志、菖蒲、茯神开窍化湿,偏去痰滞;牡蛎软坚散结以助诸药。如此应用,则气、血、痰之结可解,积块可消。
5、巽,巽卦的含义,先天数是五,后天数是四。就人体而言,巽卦代表着腿,与震卦可相类。五行方面,代表了木;季节而言,代表了春夏之交;人物而言,代表长女,少妇,有温柔顺从之德;地理而言,先天方位为西南方,后天方位为东南方。
巽顺丸出自《张氏医通》卷十三,别名乌鸡丸,由乌骨白丝毛鸡、乌贼骨、根、鲍鱼组成,主治妇人倒经,血溢于上;男子咳嗽吐血,左手关尺脉弦,背上畏寒,有瘀血者。
巽灵丹出自《青囊秘传》,由前胡,枳壳,柴胡,桔梗,独活,甘草,羌活,荆芥,茯苓,葛根,薄荷,防风,黄芩组成,功效主治:一切伤寒伤风,头痛发热。
6、六、离卦的含义,先天数十三,后天数是九。在人体方面,离卦代表了眼睛、心脏、上焦。就五行而言,代表了火。季节来说,代表了夏天;人物而言,代表中女、文人;地理而言,先天方位为东方,后天方位是南方。
离中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由生石膏、甘草、朱砂组成,具有清热泻肺之功,主治肺病发热,咳吐脓血,兼治暴发眼疾,红肿作痛,头痛齿痛,一切上焦实热之症。
7、七、坤,坤卦的含义,先天数是八,后天数为二。就人体而言,坤卦代表腹部、脾胃;五行而言,代表着土;季节而言,代表着夏秋之交。人物而言,代表母亲。地理而言,先天方位为北方,后天方位为西南方。
坤顺汤出自《医醇剩义》卷四,由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花粉、石斛、料豆、川断、牛膝、红枣、莲子组成,功能主治:肉痿,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坤宁散出自《医方易简》卷三,由乌药、厚朴、麦芽面、山楂肉、广木香、蓬莪术、京三棱等组成。功能主治小儿恣食肥腻,过啖生冷,腹坚胀痛。
坤髓膏出自《何氏虚劳心传》,由黄牛脊髓(腿髓全用弥佳,去筋膜捣烂,八两) 山药(蒸,研细末,八两) 炼白蜜(八两) 共捣匀,入瓷器内隔汤煎,一炷香为度,空心用鸡子大一块,白汤调服。具有补中填骨髓,润肺泽肌肤,安脏平三焦,续绝阳,益气力,除消渴,宁咳嗽。久服增年,虚损更宜。此补精填髓润肺宁嗽之剂,诚简便之良方,虚损之神药也。
8、兑,兑卦的含义,先天数为二,后天数为七。就人体来说,兑款象征口、舌、肺、谈吐等。五行来说,代表着金。季节方面,代表了秋天。对人物而言,代表了少女。有柔中带刚的性格,做事严肃果断。就地理来说,先天方位为东南方,后天方位为西方。
兑金丸出自《治痧要略》。由大黄、天麻、苍术、麻黄、雄黄、甘草、真蟾酥、丁香、麝香、朱砂组成,具有醒脑开窍,芳香除痰,主治痧胀痰厥并卒中寒暑,不省人事,惊风险症,牙关紧闭,山岚瘴气,夏月途行,空心触秽,痈疽疔疮,蛇蝎毒虫所伤,小儿发痘不出,闭闷而死,痰涎壅盛;小儿急慢惊风,脚直眼倒,牙关紧闭,自缢胸口尚温者,跌死、打死、惊死、喝死、霓魅死、气闭死、溺死、闭死、痰厥、冷厥,尚略有微气者。
总之,医易同源,中医理论的基础包含气一元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气一元论在易经中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从无极到太极的衍化过程,这也包含了自然万物整体观、社会整体观和人身整体观。
许建阳
于学苑1098
202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