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本草品汇精要》话域外香药
本草品汇精要奇,
香影人形终不离,
栩栩如生彩图谱。
熏燃悬佩总相宜。
许建阳题
随着中医药不断的发展,我国本草药物学知识的积累,官方或私人经常汇集本草知识,编纂修订药典。为了方便认识辨别药材,常常配合药典内容绘制药图,药图是全面了解药物学知识的重要资料。《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唯一的一部官修本草著作,作为一部大型彩绘本草图谱,具有重要的中药文献学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该书新增补绘了366幅本草绘图,有一些还是产自于域外的药材,宫廷画师们对域外药物利用人物形象和场景描绘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来自域外的药材,成为名副其实的“归化”中药了。
一、成书背景出版经历
《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唯一由朝廷命令编纂的本草专书。由太医院院判刘文泰等上表朝廷,建议重新修订编撰,参加编修的有太医院院判、御医、医士、儒士、画士、官员及太监等49人。原稿本撰成后藏于宫中,明代未能传世。清康熙时期内库发现此秘本后,朝廷复命太医院吏目王道纯等,将上述书稿重新绘录一部,并从《本草纲目》等书内吸收了一部分内容,命摹造、校正各一部,方传于世。现已知有3种摹写全文本存世,一是清雍正间摹绘写本,现藏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二是明光宗年间摹绘本,现由北里东洋医学研究所大冢恭男博士所购藏;三是清康熙四十年王道纯校正本,藏故宫博物院,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发行。2004年华夏出版社出版曹晖《本草品汇精要》校注研究本,2005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陈仁寿、杭爱武《御制本草品汇精要》点校本。该书编辑宗旨为“删证类之繁以就简,去诸家之讹以从正,天产地产煎成缎成一按图而形色尽知,载考经而功效立见”(序)。本书共载药1815种,其中新增48种。全书有彩图1358幅,原书注明为新增药图为366幅。该书不仅是明代唯一的官修大型综合性本草,而且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彩色本草图谱。
二、异域香料归化中药
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域外香料的输入提供了条件。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材料可知,汉代时香料有的经陆上丝路从西域传入,也有的经过海上交通从南方海外传入。真正的香料并不产于中国,而远在西域诸国。用香是上层贵族奢侈生活的表现。从用途上看,香料可分为熏燃之香、悬佩之香、涂傅之香和医用之香。汉代从域外输入了香料,并移植了某些芳香植物,如胡椒、龙脑香、迷迭香、乳香、安息香、苏合香、沉香、丁香等。正如范晔在为《和香方》所写的短序中说的:“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本草品汇精要》新增补绘了五种产于域外的香药:降真香、龙脑香、安息香、苏合香、艾蒳香。这五种药材在明代社会日常生活、宗教祭祀、疾病医疗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三、降香定痛活血散瘀
降真香是生长于亚热带的一种香料作物。《本草品汇精要》称,降真香产地在“南海山及大秦国”,由于没有海外实地考察降真香的经验,对于降真香的形态特征了解不多,此图画师绘制了一个胡人,怀抱着一段降真香木。人物头发卷曲,戴发箍,肤色较深,勾鼻深目,穿绿袍,束腰带,着高帮靴,明显为异域胡人形象。图中降真香树皮为紫色,纹理粗糙,表面凹凸不平,凹窝处朽木状,质地坚实,符合文中所述的降真香药材性状。降真香即降香是豆科,黄檀属乔木,产于印度、泰国等国家,中国海南等地均有栽培。降香以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活血散瘀,止血定痛,降气辟秽的功效。主治脘腹疼痛,肝郁肋痛,胸痹刺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以及寒疝疼痛或秽浊内阻之呕吐腹痛等症。
四、龙脑启闭醒脑开窍
龙脑香生长于非洲和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地区。《本草品汇精要》称“出婆律国,今惟南海番舶货之,西方亦有”。描述龙脑香形态为“木高七、八丈,大可六、七围,如积年杉木状。傍生枝叶,正圆而背白,结实如豆蔻,皮有甲错”。为展现龙脑香树型巨大,图绘只截取了龙脑香主干底端一部分,通过从主干根部生发的分枝、分枝上的绿色叶瓣及黄色果实的描绘展示龙脑香的具体形态特征。图绘对应文中提到的采用方法,“其香在木心,波斯断其木剪取之。肥者出婆律膏,其膏于木端流出,斫木作坎而承之”, 绘出龙脑香树主干上被打入楔子作坎,流出油膏的取脂方式,还描绘了胡人在树底的大箩筐中择选龙脑香片的情境。龙脑香,又名,天然冰片等。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其可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心绞痛等。
五、安息救脱心腹疼痛
安息香历来是依靠进口的香药,《本草品汇精要》称安息香产于西戎或波斯国。“树高三丈许,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冬不凋。二月开花黄色,花心微碧,不结实。”安息香树型高度约为龙脑香的一半,图绘画出的黄黑色主干达到中段,下垂出枝,枝上长四角形叶瓣、开黄色花朵。采用方法是“刻其树皮,则脂如饴”,图绘描绘了胡人用刀劈砍树皮取脂的形态。安息香为球形颗粒压结成的团块,大小不等,外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样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即软化。气芳香、味微辛。治疗猝然昏厥,牙关紧闭等闭脱之证,安息香兼可行气活血,又可用于心腹疼痛,产后血晕之症。
六、苏合辟秽开郁豁痰
苏合香产于非洲、印度、土耳其等地,是苏合香树分泌的树脂。《本草品汇精要》对苏合香的来源记载并不确切,称“天竺出苏合香,是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天竺为古印度,图绘描绘了三个胡人运送苏合香的情景。一个蓄发、留须、包头巾、披长披风的胡人指挥两个仆役抬着瓷坛行进,显示出苏合香是用瓷器收集盛贮的。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因为产地得名,《本草纲目》说:“此香出苏合国,因以名之”)。初夏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香树脂渗入树皮内。于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树脂,残渣加水煮后再压榨,榨出的香脂即为普通苏合香。将其溶解在酒精中,过滤,蒸去酒精,则成精制苏合香。有开窍辟秽,开郁豁痰,行气止痛的功效。
七、艾蒳解热止痛镇静
艾蒳香是一种芳香植物,《本草品汇精要》描述了两种艾蒳,其一为“《广志》云出西国及剽国,似细艾”。另外一种形似苔藓,“又有松树皮绿衣,又名艾蒳。可以合和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而与此不同也”。图绘依照文字描述了两种不同形态的艾蒳香采药图。一种是一个汉医在剥取松树皮上类似青苔状的绿衣。另外一种是一个胡人背着药篓,药篓里装着采摘的全株艾蒳药草,手里拿着一把艾蒳苗向汉人展示其形态。这个胡人头裹彩色头巾,衣着华丽,下摆卷曲如层云,靴子也有彩色的精致装饰。艾纳香为菊科艾纳香属,药用为枝叶、嫩枝根,具有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等功效。将其叶片蒸馏后所得艾粉,精炼成艾片(也称冰片或艾脑香),可供药用,有解热﹑驱风﹑止痛﹑镇静之效。
总之,《本草品汇精要》都是通过胡人人物形象,来显示药材产地的异域特征。香药是明代东南夷、西南夷、西戎等向中国朝贡贸易的重要商品,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中医药文物,也是中外医学交流的历史见证,是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品汇精要》图文并茂地展现中外医药交流的历史风貌,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医药与古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图景。
许建阳
2022-2-25
于学苑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