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二月有点冷 春寒料峭话水饺
鹏城春月寒似冬,雪花飞舞细雨胧。
祈福元宝落玉盘,吉祥娇耳满天穹,
一盘饺子千般味,二两香醋三瓣功。
饕餮盛宴此物鲜,清白包容禅意融。
许建阳题记
近日深圳阴雨绵绵,连续下了60多个小时,北部山区飘起了罕见的雪花。据相关资料报道,今年是深圳22年来最冷的天气,其气温比同时期低5-7摄氏度。真的感到深圳的春季有点冷!昨晚我院耳鼻喉科德高望重的主任,邀请几位新老朋友,品尝他们老家的海鲜饺子,以抵御寒冷,祛寒暖身。饺子美酒叙友情,大家相聚甚欢,其乐融融。
说到吃饺子,尤其北方过年必需吃饺子。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送客饺子,迎客面”等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饺子很奇特,它有很多别称。饺子不同时段的叫法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成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不同地域的叫法饺子在各地的叫法也是不一样的。在普通话中,饺子和扁食是不区分的。但是,到了一些地区,如河南省、山西省、福建省一些地方方言中,还是区分的。在北方,用“扁食”和“饺子”来区分。像河南的韭菜合,就称作扁食。扁食是指馅大皮厚的饺子,而饺子是指馅小皮薄的饺子。在南方,用“馄饨”和“饺子”来区分。馄饨是指馅大皮厚的饺子,而饺子是指馅小皮薄的饺子。在胶东地区人们都叫”箍扎”。
医用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其方剂叫“祛寒娇耳汤”,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其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由于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祛寒娇耳汤”之恩。
饺子象征美好寓意,饺子的形状如同元宝,元宝是古代的货币,象征着人们对于财富的希望,吃饺子寓意着财源滚滚。过节吃饺子就和春节要贴春联一样,是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寓意着吉祥、团圆、幸福、和谐。上车饺子下车面,在北方人心里,饺子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很多人来说,饺子还是一种情感寄托。饺子也是实力养生担当,张仲景发明饺子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百姓抵御寒冷,发展至今,小小的饺子已经成为了一座微型“膳食宝塔”。饺子皮是用面粉做的,属于粮谷类;饺子里可以包进蔬菜、肉类、蛋类、海鲜等;调饺子馅时还加点油。营养全面、鲜嫩多汁,在营养专家眼中,饺子是一种营养均衡且营养丰富的食物。荤素搭配,无论煮还是蒸都属于低温烹调的范畴,更没有外来油脂的加入。饺子馅不仅代表一种味道、一种文化,更有丰富的养生价值。千百年来,饺子这种中华美食肩负着药食同源的使命,传播到了全世界。
现摘录一些关于饺子的诗句与朋友共分享:
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有缘伴君三杯酒,相逢一笑齿留香;
俗客常笑撑船肚,知己方知腹中珍。牢骚太盛难容物, 我辈岂是蓬蒿人;
清清白白成一统,包包容容纳万般。白面白嫩白水煮,可蒸可炸可生煎;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包,凡间有之人间存之仙界寻之尽情攘括;
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举筷入口皆思念、同衬此时意;
莫道离别愁几许、一饺此中揽,来年早归喜几多、吃饺话团圆;
独自一人独自包,韭馅香味满屋绕。耳边音乐何其妙,边包边听乐悠悠。
春日当头微风吹,闲时想起水饺味。
许建阳
2022.2.23
于学苑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