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药巧对联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2-02-18 17:46 阅读量1220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漫谈中医药巧对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生秋香。

                                  解缙题记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是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一直受益于传统中医。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保障。中医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医药的东方色彩,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活人魅力,至今仍受到中外人士的追捧。当中医与文学相遇,更能碰撞出迷人的火花。现选择几联中医药对联,供大家分享:

一、解缙巧对中药联

解缙明代大臣,文学家。少年时即善吟诗作对,人称奇才。一次解缙去药店买药,老板接过药单,边看边出一上联:“半夏当归生地何如熟地好?”解缙随口回答:“千年独活红参自比白参差。”老板又问:“冬虫夏草九香皮?”解缙接着对道:“玉叶金花一条根。”老板一听,暗想这孩子竟然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且又有广博的医药知识,实在难得。最后老板指着药架说:“本店熟地经营利生五倍,”又是一条药名联。解缙向老板作了一个揖,祝贺道:“宝号怀山贸易财发千金。”老板大喜,亲自送出门外。

解缙后官致翰林大学士,主持编修《永乐大典》曾写过许多中药名联,现择妙联一副供欣赏: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生秋香。此幅对联初看极平常,并无别致惊人之语,但细一琢磨品析,方知“柳暗花明”之妙,实属一幅奇联妙对。奇在何处?奇在上联的蒲、桃两种药用植物名,恰好与第三种药用植物名“葡萄”谐音,而蒲属草本植物,桃和葡萄属木本植物,故“草本”在前,“木本” 在后,以相呼应。巧在何处?巧在下联中,梅和桂也是两种植物药名,恰好与第三种“玫瑰”药用植物也是谐音。梅花于冬末春初开放,桂花与玫瑰花于夏初开放,故照应上句“春生秋香”。真可谓对得奇巧奥妙,名不虚传。

二、妙联对医苏东坡

苏东坡,北宋百科全书式人物。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人称“儒医”。传说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与苏东坡交往甚厚,谈诗论对、切磋医学。一天庞中医拜访苏东坡,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苏东坡立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二人相视大笑,手挽手走进后院。

庞中医行见园中生长的翠竹葱绿茁壮,赞叹道;中暑最宜淡竹叶。苏东坡随口对道:伤寒尤妙小柴胡。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中医抬头一看,只见届中玫瑰正盛开,妩媚妖娆。他触景生情,又出一联:攻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庞安时坐了一会,告辞出来停随口又出—联: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苏东坡含笑答道,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联对得工整和谐,妙趣横生。

三、杜甫药联赠名医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除此之外,杜甫还写过一些词曲,里面几乎每一句都是药名谜语。满院发榴葵,数回期,端午时。七年宛颈黄鹄味,飘零不归,相思怎医?天涯海角心相系,懒画眉。云霞两鬃,一半变霜丝。

一场秋雨秋风,吹破了杜甫的成都草堂,五十多岁的杜老先生便带着全家乘舟东下漂泊到四川奉节县,在沙头镇开了家“百草堂”小药铺,借以此维持生汁。当时镇里有位名气很大的祖传郎中刘玉霍,他不仅以高超的医术治好了很多病人,而且常常解囊济贫、救助百姓,杜甫闻知、甚为感动,连说:好一位善良的郎中!次年新岁,杜甫写了一副对联,赠给老人。上联是:河头过桥到蜀地;下联是:昭君出塞去异乡。横额是:立起沉疴。这副对联既暗含四味药名,又藏了一位汉将。刘大夫一看连声称妙!原来这副对联内含使君子、独活、王不留行、生地四味药名与汉将霍去病。

四、巧用药联讽袁贼

“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这两句话,从字面上看,是用中药方名组成的对联,然而实际上是在袁世凯死后对他讥讽的挽联。“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这两句话,从字面上看,是用中药方名组成的对联,然而实际上是在袁世凯死后对他讥讽的挽联。“六君子”即六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等组成,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二陈汤则是由半夏等组成的药方,适用于咳嗽痰多等病症。袁世凯窃踞“中华民国大总统”宝座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他授意“立宪派”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组成“筹安会”,这6个人当时被称为“六君子”,是袁世凯称帝的吹鼓手。陈树藩、陈宦、汤芗铭原是袁的心腹,曾出谋划策拥袁上“金銮殿”。

“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上联隐讽袁垂涎皇帝宝座的心病,“六君子”即杨度等6人大造政治舆论是“起病”的前奏曲。下联“二陈汤”二陈指陈树藩、陈宦,汤指汤芗铭,在全国人民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陷入绝境后,他们3人见大势如东流,就倒戈反袁,分别在安徽、四川、湖南宣布独立。这一举动,使袁世凯更感到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不久便抱病命归黄泉。“二陈汤”恰成了袁世凯的“送命汤”。这副药名对联,寥寥十个字包含着“六君子”、“二陈汤”和袁世凯等十个历史人物,勾勒出“袁世凯称帝”的梦想破灭,而且上下联都一语双关,既指中药,又指历史人物和史实,堪称妙联。

五、张山雷自做挽联

张山雷,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学家。因母病开始学医,先后随当地老中医学习内外科。曾自出家资,筹设中医学校于黄墙村家塾。后又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聘请,他不仅传道授业,还规设学制,编纂教材,培养出大批人才,也为现代中医院校教育提供了办学模式和思想资源。对于他的学术倾向,当代学者将他列入中西汇通派。张氏医名煊赫,除积习深厚、博学多通、实践丰富之外,很重要一点是治学方向深合学术发展规律而有所突破。

对于研读《内经》,他主张:“削肤存液,卖椟留珠。”又以为《伤寒论》方论可解、可用者不过十之七、八,有必不可通之处,不必强行敷衍。在他的时代,西医学已经从病理解剖所见,把中风归于脑血管疾患,他和张寿甫等人吸收了这方面知识,把中风归类于脑,以此超越了历代以来关于中风的外风、内风、非风以及中经络、中脏腑等学说而独树一帜。他的《中风校诠》既包综前美又慧眼独照而成为中风疾病史上的标志性著作。张山雷临危时自作挽联云:“一支半生,精诚所结,神鬼可通,果然奇悟别闻,尽助前贤,补苴罅漏;孤灯廿载,意气徒豪,心肝呕尽,从此虚灵于泯,惟继后起,完续残。”

这既是他自身人格的写照,又把中医学的发展寄望于后学。他的精湛医术和高尚的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许建阳

2022-2-18

与学苑1098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