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波斯与《海药本草》
花间词人波斯籍,
写诗填词通医理。
海药本草为我用,
医疗手册偏方奇。
许建阳题记
李珣(855-930),晚唐词人。字德润,晚唐五代时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于九、十世纪。李珣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时来华,唐初隋国姓改姓李,安史之乱时入蜀定居梓州,李珣少有诗名,尤工词,李珣是“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被戏称为“李波斯”。
一、所吟诗句深情动人
李珣所吟诗句,深情动人,多为游子思妇,征夫(妇)愁,商妇怨或少女情窦初开的真挚情感,透露的是人间美好淳朴的情怀。如《望远行》:“春日迟迟思寂寥,行客关山路遥。琼窗时听语莺娇,柳丝牵恨一条条。休晕绣,罢吹箫,貌逐残花暗凋。同心犹结旧裙腰,忍辜风月度良宵。”李珣的地域风情词作,主要是《南乡子》描写粤地风土,情趣盎然,饶有民歌风味,但比民歌更典雅、优美。略举其中4首:“归路近,扣舷歌,采珍珠处水风多。曲岸小桥山月过,烟深锁,豆蔻花垂千万朵。”;“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带香游女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携笼去,采菱归,碧波风起雨霏霏。趁岸小船齐棹急,罗衣湿,出向桄榔树下立。”
二、海外岭南海药本草
李珣不仅写诗填词,又通医理,兼卖香药,不脱波斯人本色。李珣对药学颇有研究,他曾游历岭南,饱览南国风光,认识了许多从海外传入的药物。从《神农本草经》收载365味到现在《中药大辞典》载5767味,中药在不断的壮大中。其中有不少是外来药,外来药最早是从何时开始输入我国的,传世文献中所反映的最早时间是六朝。而现在出土简帛文献说明,外来药开始输入我国的时间实际上要早得多。像槟榔、丁香、肉豆蔻、降真香、阿魏等药,虽然远在秦汉以迄唐代的漫长岁月中就已引入我国,但因记叙简略,使用还不十分广泛。李珣著有《海药本草》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外来药专著,以引述海药文献为特点。惜原书至南宋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等著作中。《证类本草》保存其佚文最多,今有尚志钧1983年辑佚本,引注详明。
三、重视偏方临床应用
《海药本草》收录了唐朝及五代初期的外来药物128种(据《证类本草》统计),其中大部分附有产地,便于后人查找。书中内容分为玉石、草、兽等六部,其中包括后世知名的玉屑、金屑、石硫黄(玉石类,共11种),人参、海藻(草类,共39种),丁香、沉香、胡椒(木类,共49种),牡蛎、鲤鱼、甲鱼(虫鱼类,共15种),荔枝、橄榄(果类,共10种)。此书最大特色之一是内容详细,引文丰富。据学者统计,书中所引约66种药材可在岭南地区找到,比如海红豆、郎君子、海蚕沙等。书中介绍药材时,引用了包括《尔雅》、《山海经》、《淮南子》、《胡本草》等60多种古籍。《海药本草》的又一特色是重视偏方的临床应用,书中常常在药材的功能后附偏方,便于后人对症下药。内容详尽,有理有据,善用偏方,科学合理,无怪乎后世有学者称《海药本草》是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
作为一部充分反映唐朝及五代初期海外药材的本草学专著,《海药本草》是中外医学文化交流的产物,不但对我国古代医药学做出了一定贡献,还对中外医药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许建阳
2022-2-17
于学苑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