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与中药灯谜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2-02-15 17:39 阅读量935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元宵节与中药灯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闹元宵”。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和中医药碰撞出来的火花,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是传统的保留节目。穿梭在美丽的彩灯间,寻找着灯绳上那一张张小纸幅。沉思冥想后的揭露谜底,是极让人能获得成就感的事情。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与传统灯谜融合在一起,倒是别有了一番新意,也增加了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好奇。

据史料记载,曹操曾以中药诗谜试探华佗之才华,其诗云:“胸中荷花兮,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兮,初入其境;长生不老兮,永世康宁;老娘获利兮,警惕家人;三十除五兮,函悉母病;芒种降雪兮,军营难混;接骨妙医兮,老实忠诚;黑发未白兮,大鹏凌空。”

华佗精通医学,不假思索,立刻准确无误地写出“穿心莲、杭白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草、防己、商陆、当归、麦冬、苦参、续断、厚朴、首乌、远志”等16味中药,曹操甚为折服。

李时珍制作的药名诗谜颇见文学、医学功底:“一株空心树,独立东篱边。病入膏肓久,九死一生还。”(木通、黄花、没药、独活)。

清代李汝珍的文学名著《镜花缘》也有中药灯谜:“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凌霄花)。

元宵佳节,吃汤圆之余,也不妨来猜几个灯谜玩玩。谜底全部都是中药名,你能猜出几味?

走马踏碎秋色染,穿群而过意阑珊。莫患前途多阻塞,览罢天涯始思还。

谜底:地黄、贯众、路路通和当归。

风掀檐角久不休,百金难买半貂裘。苦熬三九严寒尽,一江春水向东流。

谜底:连翘、桂皮、忍冬、通大海(胖大海)

琐琐金泻吴刚斧,洞洞空捣玉兔杵。嫦娥信手箜篌慢,别有思乡幽怨出。

谜底:降香、没药、神曲、怀熟地。

才见旭日东升,又有乌云蔽日。军官阵前连连输,沙场唯得一人还。谋士思不透,愁煞人哟!

谜底:阳起石、锁阳、败酱、独活、苦参、白芨

孩儿启奏父王:三九时节冷飕飕,讨一笔御寒费,莫遣小人来!

谜底:太子参、天冬、款冬花、使君子。

一树梨花压海棠。

谜底:白头翁、红娘子。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