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里外来“归化”的外来药物
乳香没药藏红花,
荜拨豆蔻番木瓜。
中土西域为我用,
疗效至上人人夸。
许建阳题记
2022北京冬奥会上,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运动员谷爱凌获得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获得的第三枚金牌,也是谷爱凌代表中国冬奥队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本届冬奥会有一个词“归化”经常出现。除了谷爱凌外,中国男女冰球队启用了一大批归化球员,为中国代表争金夺银取得良好成绩。关于“归化”运动员,很多是正面的评价,但是也有一些“杂音”。其实,“归化”古今中外早就有之,甚至我们的中药中有很多“归化”外来药物。
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中药里的“归化”外来药物。顾名思义,外来药物指来自中国之外的药物,经陆路或海路而来。外来药物进入中国,主要是在中药理论体系形成之后。西汉时已有明文记载引进了外来药。2000多年间,究竟有多少被归化的洋药?粗略统计,在1911年前的本草书中,有230多种药物来自国外,约占当时全部中药的10%。即便当今常用的二三百种中药里,国外所产者也超过了10%。这些洋药在中药堆里待久了,人们熟视无睹,早已把它们当作“自己人”,变成了地道的“中”药材。有的甚至在中国寻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落地生根,到如今已俨然一幅土生土长的姿态。
一、引进外来药物的分布
汉代输入的外来药物,主要来自“西域”和中国南部国家。“西域”包括今阿拉伯国家和地中海周边的国家,如古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罗马)等国。公元前2世纪,张骞两次进西域,带来的外国物品中就有7种可作药(葡萄、石榴、红花、苜蓿等)。南部地区则包括当今的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它们位于热带、亚热带,盛产香药,如沉香、丁香、诃黎勒、郁金、苏方木等数十种药物就来自南国。东汉马援曾装了一车交趾良种薏苡回内地,还曾经被人怀疑是私带南疆的珍珠宝物,以至后世用“薏苡谤”、“薏苡谗”来指清白人无端遭到诽谤谗言。薏苡可药食两用,能健脾利湿,当地人用来“胜瘴气”。
二、引进外来药物的种类
唐代和五代时期是输入外来药物的高峰期。经丝绸之路从国外输入了100多种药物,其中来自西域者占了约三分之二,包括著名的龙脑香、安息香、胡椒、阿魏、鹤虱、底野迦、降真香等药;宋代海上交通发达起来,经由陆路、海路输入中国的香药更多。著名的药物荜拨、荜澄茄、肉豆蔻、白豆蔻、艾纳香、胡黄连等,也在宋代进入主流本草;元代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的医药在中国有较大的影响,当今常用的番红花就是元代传入的;明代传入的外国药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食谱。玉米、番薯、南瓜、花生、辣椒等从此成为中国人的常食之物。明代后期,鸦片、烟草开始传入中国。鸦片后来成为毒品,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清代,清初传入的某些西方传统药物(如吸毒石、保心石、金鸡纳等),多数已很难融入中药体系。
三、了解哪些是外来药物
要准确得知哪些药物来自国外,确实需要专业知识。但相当一部分外来药,其药名就已经具有一些特征。古本草外来药名前,常冠以海、胡、番、洋、西等字。其中“海”泛指来自海外之物,如海椒、海红、海梧子、海松子等。“胡”是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药名如胡椒、胡桃、胡葱、葫(大蒜)、胡豆、胡黄连、胡萝卜、胡桐泪、胡荽等。“番”是古代对西方各族或外族的通称,药名如番薯、番红花、番木鳖、番木瓜、番石榴、番打马等。“洋”是外国的通称,有洋金花、洋芋、洋白菜、洋桃、洋虫等。“西”则指西方国家,有西洋参、西番莲、西瓜、西米等。
四、外来药物变成真中药
外来药进入中国后,能迅速被中医接纳者,多为疗效卓著、资源丰富的原药材,例如乳香、没药、红花、血竭、延胡索、丁香、荜拨等。那些资源有限、成分不明,难辨真伪的西方成药,则很难在中国推行。例如西方的底野迦,被作为能治百病的万应药,但在中国却行不通。同样,西方伤科名药质汗、解毒名药吸毒石,也不被中医看好。有趣的是,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受中药人参的启发,在纬度近似的加拿大寻找到了人参同属植物西洋参,并将其输入中国。西洋参的开发,拓展了人参同类药的新资源。外来药的加盟,扩大了中药治疗范围,使中药宝库更加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外来药虽然不是中国人发现的,但它们引进中国之后,经过中医的验证、体察,确定其性味功能后,变成了真正的中药。
许建阳
2022.2.14
于学苑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