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医学家文献大师——王焘
无意仕途求编书,
弘文藏馆二十著。
不观外台方不灵,
不读千金论则谬。
许建阳题记
王焘(670—755),陕西省郿县人,唐代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在《外台秘要》编写过程中,博采众家之长,引用以前的医家医籍达60部之多,穷及其所能收集到医家留下来的著作,广引博采 精挑细选,可谓“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
一、久病成医 尽孝成医
王焘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曾是李渊的太子李建成的老师。王焘的父亲王敬直是南平公主的附马,也被封了爵位。王焘幼年体弱多病,尝够了病痛的滋味。长大后为了治好自己的病,为了强身健体,便在公务之余,发奋读医学著作。与此同时,他母亲也进入年老体弱的时期。母亲患病时,王焘禀性孝顺,不解衣带地照顾母亲,还阅读遍查大量医书,并遍访名医,寻找灵方妙药,渐渐地对医学产生了兴趣。俗话说“久病成医”,慢慢地王焘对医学渐渐入门。
二、无意仕途 但求编书
王焘曾担任徐州司马、邺郡太守等要职,但他无意仕途,经过多方努力调去掌管了全国的图书中心——弘文馆。那里有大量的医学名著。历经二十多年,阅遍上千部古代方书。尽半生心血终于编成了《外台秘要》。全书共引用了各家著述2800余条,收载医方6000余例。“外台”一语当训为“兰台”,兰台指宫廷藏书之处。按王焘自己的说法,"便繁台阁"、"探其秘要"也可印证。《外台秘要》被历代医家称为“世宝”,医家普遍认为:“不观《外台》方,不读《千金》论,则医人所见不广,用药不神。”
三、广引博采 精挑细选
王焘不仅对《千金方》、《肘后备急方》之类的著作仔细研究,还对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影响较大的著作加以收集整理,如陈延之的《小品方》、张文仲的《张文仲方》等医著。除此之外,对民间单、验方也并不排斥。书中共收载了6900多首方剂,对于方剂的收载,不仅广引博采,而且精挑细选。许多治疗方法和方剂,都十分切实可用。而书中记载的治疗白内障的金针拔障术,是我国历史上对这种方法的最早记载,且这种方法,现今仍被沿用。许多医家将此书与《千金要方》相提并论。
四、前人评价 后世影响
《外台秘要》是唐代的又一部总结性的医学巨著,它与一百年前成书《千金方》相比,别具风格,各有千秋。如朝鲜的《医方类聚》、日本的《医心方》等医学名著,大多以《外台秘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宋代医官孙兆高度评价说:“得古今方,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诸方皆机密枢要也”。这部书的内容不仅限于古方古论一端,而且能大胆地采纳民间“单方”、“验方,”以推广当时的民间医学,为后人提供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医学稽考文献。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赞许说:“历代之方,于焉大备,唐以前之方,赖此书以存,其功亦不可泯”。
《外台秘要》是王焘一生辛勤劳动的成果,为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世界医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许建阳
2022-1-10
于学苑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