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意著《诊籍》  ——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历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1-12-15 17:51 阅读量1346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淳于意著《诊籍》

——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历

                        原来医闹非今病,

                        追溯早在西汉兴。

                        法律文书著诊籍,

                        最是缇萦救父情。

                               许建阳题记  

淳于意(约前215年—约前140年),古代医家名。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姓淳于,名意。淳于意曾任齐太仓令,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与扁鹊合并立传,即《扁鹊仓公列传》。

一、青年拜师学医药

淳于意自青年时就爱好医学,拜医家公孙光为师学医。到西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又师从公乘阳庆。当时已是古稀之年的公乘阳庆在收下淳于意为徒后,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医书全部传给了他,还向他传授了黄帝、扁鹊的脉书,以及治疑难病症、决断死生的医术。三年后,淳于意的医术大有提高,他行医四方,为宫廷君臣和百姓治病,多有疗效,成为齐鲁一带的名医。他为人耿直,不愿为当时某些以势欺人的达官贵人治病,故招致一些人的怨恨。

二、缇萦救父见文帝

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淳于意遭到恶人的诬陷。官府听信了诬告之辞,将淳于意定罪,用驿站专用的车从临淄押解到都城长安,将被处以断肢的肉刑。小女儿缇萦毅然随父亲去了长安,上书汉文帝,为父亲申诉,还表示甘愿把自己抵作宫婢,替父赎罪。汉文帝刘恒看到了缇萦的书信,感其孝诚,为淳于意的冤案平反,得以免刑。从此淳于意彻底脱离了官场,专事于一心一意为民行医,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

三、奏报文帝“诊籍”出

淳于意获释汉文帝召见,详细询问他行医的情况。淳于意应诏将自己拜师学习、行医经过、治疗疾病的经验记录一一奏报给汉文帝。淳于意记录的医案包括治愈的15例和不能治而死亡的10例,内容有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病状、病名、诊断、病因、治疗、疗效、预后等,这就是被称为《诊籍》的25例医案。它反映了淳于意的医术水平、实事求是的精神,更是开了中国医学临床病案记录之先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案记载。

四、传道解惑桃李丰

淳于意除了最大贡献是首创《诊籍》外,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扁鹊的医学理论。如在脉诊中,对各种脉象进行了界定,能够根据脉象诊出病源、病灶、疾病的转化和预后。在医学教育上,改变了医术的传授方式,打破古代传播医术是非常神秘的单传方式,淳于意不计较个人得失,采用公开的徒教授方式,避免了医术的失传,有利于医学队伍的扩大。淳于意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医生。

许建阳

2021.12.15

于学院1098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