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学派杰出代表——张景岳

许建阳医生 发布于2021-11-23 15:11 阅读量1769

本文由许建阳原创

温补学派杰出代表——张景岳

                          景岳全书医中魁,

                          阳非有余真阴亏。

                          类经质疑集大成,

                          玉女两仪左右归。

                                 许建阳题记 

张景岳(1563-1640),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和《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在中国历史上,他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杰出医学家,《景岳全书》其整体性、全面性、辩证性,至今无人能超越。

一、人物生平

张景岳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自幼聪颖,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其父素晓医理。张景岳幼时即从父学医,研习《黄帝内经》。十三岁时,随其父游京城,十四岁时从京华名医金英学医,尽得其传。中年从军,曾到过燕、冀、鲁等地,后回乡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名噪一时,后专心从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被人们奉为“(张)仲景、(李)东垣再生”。于医之外,亦旁通象数、星纬、堪舆、律吕等学。终年七十八岁。

二、学术成就

张景岳私淑温补学派前辈人物薛己,成为中医温补学派一代宗师,撰成《类经》,以类分门,详加注释,条理井然,便于寻览。在医学理论方面,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和攻伐方药,纠重阴忽阳之偏。在临证上常用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学派”。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创制左归丸、右归丸等名方,为补肾治法的丰富和完善作出极大贡献。

三、用药特色

张景岳处方用药,讲求“精专”二字,从不鱼目混珠,庞杂为用。力倡处方用药药味宜精简;活用古方,景岳的许多自创新方(如左归丸、右归丸、济川煎、玉女煎、两仪膏等),化裁古方妙在不落古人窠臼,而能自出新意。以古方为基础,执古方“意贵圆通”之意,创立了很多新方,临床试用,效果甚显;长于温补,基于“阳非有余,阴亦不足”之说,大倡扶正补虚之理。景岳用补,先以形体为主,注重温补精血。

四、后世评价

张景岳善辨八纲,探病求源,擅长温补,并在其医学著述和医疗实践中充分反映。反对苦寒滋阴,很好地纠正了寒凉时弊。其阴阳学说、命门学说对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其中重要著作《类经》是学习《内经》的较好参考书,《景岳全书》各科齐全,叙述条理,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临床参考书,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许建阳

                                   2021-11-23

                                   于学苑1098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