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 “外科鼻祖”。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青囊经》医书已佚。后人多用“华佗再世”等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一、临证施治 疗效显著
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相关的评述,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二、创麻沸散 麻醉先例
“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初,比华佗晚一千六百余年。《世界药学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药可能是由中国传去,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最精此术”。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
三、医疗体育 养生保健
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五禽戏的动作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等。提倡用“五禽戏”来防治疾病。
四、学术成就 后世评价
华佗曾整理自己医疗经验,名曰《青囊经》(已佚),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可散见于其学生著作中,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是宋人的作品,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总结了华佗的一生:“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内外兼修外科鼻祖——华佗
开胸剖腹麻沸散,刮骨疗毒美髯安。
情志相胜五禽戏,活命青囊仍思盼。
许建阳
2020-11-19
于学苑大道1098号